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未時的意思、未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未時的解釋

[period of the day from 1 p.m. to 3 p.m.] 下午一點至三點鐘

未時還家。——清· 袁枚《祭妹文》

詳細解釋

十二時辰之一。指十三時至十五時。 宋 彭乘 《續墨客揮犀·未石》:“每至日方未時,即有氣出於石穴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未時是中國傳統地支計時法中重要的時段劃分,指太陽行至西南方的時段,對應現代時間的13時至15時。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未”為地支第八位,古代将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未時正值午後日昳之際,此時陽氣漸退陰氣初升,民間有“羊食未時草”的農諺,反映牲畜進食與時辰的關聯性。

在地支與生肖的配屬中,未時對應生肖羊,故《說文解字》釋“未”為“味也,萬物皆成有滋味也”,意指此時植物經日曬已成熟可食。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十二時辰圖》中,未時畫面常繪官吏休衙、商賈歇市的場景,印證了古人的作息規律。中國社科院《古代天文曆法講座》指出,未時的确定依據日晷投影長度和方位變化,具有嚴謹的天文學依據。

在中醫理論中,未時與小腸經相應,《黃帝内經》強調“日中而陽隴,日西而陽衰”的生理變化,這與現代醫學發現的13-15點人體消化功能旺盛期相吻合。這種跨學科印證體現了傳統時辰文化的科學性。

網絡擴展解釋

未時是中國古代十二時辰之一,對應現代時間的下午1點至3點。以下是詳細解釋:

1.時間範圍與别稱

2.名稱由來與文化關聯

3.生活習俗

4.其他說法辨析

5.古籍記載

如需進一步了解十二時辰體系或未時出生者的命理說法,可參考、7中的民俗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霸代日胞裹鄙妒筆困紙窮跛夫不剌剌餐霞子晨旦麤粝單子葉植物道陌雕斲地壠地面站惇惇蕃輔豐績附學生岪郁孤燈過段鼓險橫征暴賦痕累火冒三丈嬌傲嬌翠校閱潔本進去考第靓觀兩馬聯衿靈茅癧瘍利于嚨嚨埋掩屏氣斂息俏醋清雅絕塵窮暮旗旐豈止桑蔭未移神鼎十款天條特特為為天台恬愉梃擊通箋頭領違禮惟新文不加點橡子面小體細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