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朋徒的意思、朋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朋徒的解释

(1).弟子;朋辈。《后汉书·儒林传序》:“自 安帝 览政,薄於蓺文,博士倚席不讲,朋徒相视怠散。” 唐 戎昱 《冬夜宴梁十三厅》诗:“家为朋徒罄,心缘翰墨劳。” 宋 真德秀 《游鼓山》诗:“忆昨汎莲日,选胜邀朋徒。”

(2).朋党;党徒。《后汉书·党锢传序》:“﹝ 房植 、 周福 ﹞二家宾客互相讥揣,遂各树朋徒,渐成尤隙。” 章士钊 《<苏报案始末记>叙》:“词锋朝发,緹骑夕至,行见朋徒骇散,机关捣毁,所期者必不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朋徒”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层释义:


一、指结党营私之徒(含贬义)

此义强调因利益勾结形成的群体,常见于批判性语境。

文献依据:

《荀子·有坐》载:“朋徒比周,各推其与。” 指小人结党营私,互相包庇。

《后汉书·党锢传序》亦用“朋徒相譟”描述党人互相攻讦之状,暗含贬斥。

核心义:通过利益纽带形成的非正当团体,常与“比周”(勾结)、“党争”关联。


二、指同门求学的伙伴(中性或褒义)

此义侧重师承关系下的同窗情谊,强调学术共同体属性。

文献依据:

《后汉书·郑玄传》云:“朋徒相随,不远千里至者百数。” 描述郑玄弟子追随其治学的盛况。

王粲《荆州文学记》以“朋徒肃肃,俊乂并兴”赞颂师生勤勉治学之风。

核心义:同一师门下的弟子或学友,体现学术传承与协作关系。


词源与结构分析


现代使用建议

该词属文言遗存,现代汉语极少独立使用,多出现于研究古典文献、历史哲学的学术著作中。需严格区分语境,避免混淆贬义(党争)与中性义(同门)。

来源说明:

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及《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的考释,并援引《荀子》《后汉书》等原典佐证。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建议参考权威出版社纸质或数据库资源(如中华经典古籍库)。

网络扩展解释

“朋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细微差异,综合相关文献解释如下:

1.基本含义

“朋徒”由“朋”(朋友、同辈)和“徒”(门徒、弟子)组成,通常指朋友和门徒的集合体,或泛指同辈群体。例如:

2.详细解释

3.字义分解

4.来源与用法

5.引申与注意事项

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褒贬。例如,在描述学术群体时多为中性,而涉及政治或利益关系时可能带有贬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聱聱百溢便罢遍缉操刀必割呈送冲德撺道大僚当衆灯笼裤典柯敌应顿曲二不溜子坊官奉钱干烘茶嘎支宫体鸿霈砉騞华渚降薄肩摩角觝社竭绝决策学空悄快悦宽疎宽舒蜡嘴乐翁连常乱丝蟆蝈媒諓美异频率合成破烂不堪奇篇七字谱取戾人造行星日魂三大改造三鼎甲山埜舌耕生员袒缚桃花坞特邀田埜同寮问辨显行遐远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