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彈劾查究。《新唐書·許景先傳》:“ 宋璟 、 蘇頲 擇殿中侍禦史,久不補,以授 景先 ,時議僉愜,抨按不避近彊。”
“抨按”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pēng àn,其核心含義為彈劾查究,通常用于指對官員或權勢人物進行檢舉、追究責任的行為。
基本釋義
指通過彈劾手段對問題展開調查和追責,尤其強調對權貴不避諱的公正态度。例如《新唐書·許景先傳》中記載:“抨按不避近彊”(意為彈劾查究不避諱親近的權貴)。
結構分析
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史書《新唐書》,用于描述官員許景先在擔任殿中侍禦史期間不畏強權、公正履職的事迹。
曆史背景
在唐代監察制度中,“抨按”是禦史台官員的重要職責,通過彈劾和審查維護朝廷綱紀。
相關釋義可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新唐書》等典籍。
《抨按》是一個漢語詞彙,指責、批評的意思。它常用來形容對某個行為、觀點或機構等進行嚴厲批評或譴責。
《抨按》的拆分部首是手,表示與手有關;拆分筆畫為9畫。
《抨按》來自《說文解字》,出自金朝徐铉的注解。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撗按」。
在古代漢字中,《抨按》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的舊字形是「捧按」,其中「捧」是手拿東西的意思,與「按」合在一起,象征着批判性地持有某種觀點。
1. 他毫不留情地抨按了政府的決策。
2. 作家在這本小說中抨按了社會上的不公平現象。
組詞:抨擊、抨擊性、抨難
近義詞:批評、譴責、指責
反義詞:誇贊、稱贊、稱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