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教布衣的意思、三教布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教布衣的解釋

南唐 詩人 陳陶 自號。 陶 通釋、老,善天文曆數,隱居修煉,後不知所終。 宋 葉廷珪 《海錄碎事·人事》:“ 唐 陳陶 ,以詩名,兼釋、老學,自號 三教布衣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教布衣”是南唐詩人陳陶的自號,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三教”指儒家、道家、佛家三種思想體系,“布衣”原指平民穿的麻布衣,後引申為未入仕的普通人。該詞組合形容陳陶融合三教學說,卻甘于隱逸、不慕權貴的生活态度。

二、人物背景

陳陶是南唐時期詩人,精通釋(佛)、老(道)之學,擅長天文曆法,隱居山林修煉,最終去向成謎。他以“三教布衣”自稱,既表明學術造詣,又強調淡泊名利的品格。

三、文化内涵

  1. 精神追求:象征超越世俗名利,注重内在修養與思想融合。
  2. 隱逸象征:宋代葉廷珪《海錄碎事》記載其事迹,成為文人隱士的典型代表。
  3. 身份标識:古代“布衣”多指未出仕的讀書人(如諸葛亮《出師表》“臣本布衣”),此處更凸顯三教兼修的特殊性。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贊頌淡泊名利、學識淵博之人,或描述古代文人隱士風骨。例如:“他雖才華橫溢,卻如三教布衣般寄情山水。”


注:以上解析綜合《海錄碎事》等古籍記載及權威詞典釋義,欲查完整出處可參考、5、9的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教布衣》的意思及來源

《三教布衣》是一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素質高尚但身份低微,主要指沒有官職或官銜的人對于人生的追求好比三教(儒教、道教、佛教)的布衣一般。這個成語源自明代馮夢龍的小說《三教九流十三官》,用來形容主人公王安石的倔強和正直。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三教布衣》的拆分部首是一、衣、教,拆分筆畫分别是一畫、二畫、八畫。

繁體字寫法及古時候漢字寫法

繁體字寫法為「三教布衣」。

古時候漢字寫法為「三敎布衣」。

例句

他雖然出身低微,但一直以來都是個三教布衣,追求真理的執着讓人欽佩。

組詞

- 三教九流(形容社會各個階層,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等) - 布衣之交(形容平等交往的友誼)

近義詞

平民、庶民、百姓

反義詞

顯貴、達官顯貴、高官顯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