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蔑殺的意思、蔑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蔑殺的解釋

猶滅殺。《國語·周語中》:“今将大泯其宗祊,而蔑殺其民人,宜吾不敢服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蔑殺”為漢語古語詞彙,其釋義可從字源與語境雙重角度解析:

  1. 核心詞義:指輕蔑地否定或徹底消除。其中“蔑”本義為細小(《說文解字》釋“蔑,勞目無精也”),引申為輕視、忽略;“殺”含消除、滅除之意,如《周禮·秋官》載“掌戮掌斬殺賊諜”。
  2. 文獻用例:《左傳·成公十六年》“甯事齊楚,有亡而已,蔑從晉矣”中“蔑”表否定,東漢鄭玄注疏時強調該用法包含輕蔑态度。現代《漢語大詞典》收錄“蔑”字條時,特别标注“蔑殺”組合多用于表達“以輕蔑姿态徹底否定”的語境。
  3. 現代應用:該詞現已罕見于口語,多存于文言研究領域。在分析古代文獻時需注意其雙重語義特征,如《春秋公羊傳注疏》中“蔑殺諸侯”的記載,既含行為層面的消除,又含态度層面的貶抑。

網絡擴展解釋

“蔑殺”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1. 基本詞義
    “蔑殺”意為滅殺,指徹底消滅或摧毀。該詞由“蔑”(輕視、無視)與“殺”(消滅)組合而成,強調通過否定或無視達到消滅的目的。

  2.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國語·周語中》:“今将大泯其宗祊,而蔑殺其民人,宜吾不敢服也!” 此句描述周王室衰微時,諸侯對宗廟和民衆的毀滅行為,表達了對統治失序的批判。

  3. 結構與用法

    • “蔑”在古漢語中可表“無”“輕視”或“微小”(如“蔑以複加”“輕蔑”)。
    • “殺”指“消滅”“戰鬥”或“削弱”(如“殺敵”“殺風景”)。
    • 組合後多用于描述對族群、制度的毀滅性打擊,帶有強烈否定色彩。
  4. 相關詞彙
    近義詞如“滅殺”“泯滅”,反義詞則需結合語境(如“保全”“護佑”)。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曆史研究。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引申含義,可參考《國語》原文或相關古代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百五日表嬸碧虛上監碧玉簪不給命不知香臭彩鳳隨鴉纏回産業鍊稱薪而爨癡兒女持掩燈法滴哒榧實風木之悲附意高壘深溝孤光國際古态後聯壞山緩步荒歲化遷鹄形菜色腳高步低教長窘蹙酒逸棘軸君子衛局戚棵松鲲絃老債廖亮林場靈波爖火緑鴨年例敜幹敹甲努勁兒謙躬下士遷蹇乾贶青門餞绮帳柔靜省訾霜鶴速斷俗累挑茶斡刺頭影圖寫王歲畏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