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碇稅的意思、下碇稅的詳細解釋
下碇稅的解釋
唐 代對外洋商船靠岸停泊所征的稅。《新唐書·孔戣傳》:“蕃舶泊步有下碇稅。”
詞語分解
- 下的解釋 下 à 位置在低處的,與“上”相對:下層。下款。 等級低的:下級。下品。下乘(佛教用語,一般借指文學藝術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裡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學藝術,常與“陽春白雪”對舉)。 方面,方位:兩
網絡擴展解釋
“下碇稅”是唐代對停泊在港口的外國商船征收的一種關稅。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定義
下碇稅是唐代政府針對外國商船靠岸停泊時征收的國境關稅,因在船舶“下碇”(即抛錨停泊)時征收而得名。該稅屬于唐代對外貿易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
-
曆史背景與實施
- 征收對象:主要針對來自東南亞、波斯、阿拉伯等地的商船。
- 管理機構:唐代在廣州等通商口岸設立“市舶使”,負責檢查船舶、征收稅款及管理貿易事務。
- 别稱與性質:又稱“舶腳”,屬于古代海關稅收的一種形式。
-
文獻依據
這一稅收的記載可見于《新唐書·孔戣傳》:“蕃舶泊步有下碇稅”,表明其征收具有官方文獻支持。
-
延伸意義
現代語境中,“下碇稅”有時被引申為比喻在特定行為中需付出的代價,但此用法非曆史原意,屬于衍生含義。
下碇稅反映了唐代開放的對外貿易政策及稅收制度,是研究古代經濟史的重要概念。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下碇稅,又稱為降抵稅,是指船隻抵達港口後,根據規定向港口繳納的稅費。這項稅收主要是為了維護港口基礎設施、提供港口服務以及保障船隻安全等目的而設立的。下碇稅的征收是港口管理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責。
拆分部首和筆畫:
- 下:土(一畫)
- 碇:石(石字旁)+ 示(礻字旁)+ 王(一畫)(總計9畫)
來源:
下碇稅一詞由“下”、“碇”和“稅”三個字組成。其中,“下”表示船隻抵達港口,一種從上往下的動作;“碇”是指用于系住船隻的錨泊器;“稅”則代表港口征收的稅費。因此,下碇稅即為船隻停靠港口後需要繳納的稅金。
繁體:
下碇稅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下碇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下碇稅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根據《康熙字典》中的記載,下碇稅的古代寫法為「下登稅」。
例句:
船隻抵達港口後,必須按照規定繳納下碇稅。
組詞:
- 下港:指離開陸地向海進發的港口。
- 上碇:指船隻離開港口啟航的行為。
- 稅收:指政府根據稅法規定向納稅人征收的款項。
近義詞:
- 港區費:同樣是港口征收的一種費用,也是為了維護港口基礎設施和提供港口服務。
反義詞:
- 減免費:指港務部門對特定情況下的船隻免除或減免下碇稅的政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