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旆旆的意思、旆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旆旆的解釋

亦作“斾旆”。1.下垂貌。《詩·小雅·出車》:“彼旟旐斯,胡不旆旆。” 毛 傳:“旆旆,旒垂貌。”一說,飛揚貌。 朱熹 集傳:“斾斾,飛揚之貌。”

(2).茂盛貌。《詩·大雅·生民》:“蓺之荏菽,荏菽旆旆。” 毛 傳:“旆旆然長也。” 孔穎達 疏:“其斾斾、穟穟、幪幪,皆言生長茂盛之貌。” 宋 文天祥 《獻州道中》詩:“四望登原隰,桑麻蔚斾斾。” 元 趙孟頫 《題耕織圖》詩之七:“郊行省農事,禾黍何斾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旆旆”是疊詞用法,其含義需結合“旆”的本義理解:

  1. 單字“旆”的釋義
    “旆”指古代末端形似燕尾的旗幟,常用于酒館、驿站的标識,如元曲中“酒旆”即酒旗。這類旗幟隨風飄動時,末端分叉如燕尾,具有鮮明的視覺特征。

  2. 疊詞“旆旆”的引申義

    • 旗幟飄揚貌:如《詩經·小雅·車攻》中“悠悠旆旆”,形容旗幟隨風舒展的動态。
    • 茂盛、豐盈貌:在《詩經·大雅·生民》中“禾役穟穟,麻麥幪幪,瓜瓞唪唪”,後世注疏常以“旆旆”引申為植物生長繁盛的狀态(此用法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
  3. 使用建議
    若在古詩文(如元曲)中遇到“旆旆”,優先考慮旗幟飄揚的意象;若用于描述自然景物,則可能為引申的茂盛之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示例:
《壽陽曲·遠浦帆歸》中“酒旆”為靜态酒旗,而“旆旆”疊用則更強調動态或數量,如“旌旗旆旆”可指衆多旗幟招展的景象。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旆旆的意思

旆旆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旗幟飛揚、氣勢磅礴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旆旆的部首是方,拆分為旂(旌)和方,總共7畫。

來源

旆旆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旆》這篇古詩中,用來形容旗幟飄揚的情景。

繁體字形式

旆旆在繁體字中的形式為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旆旆的寫法稍有變化。旆在古時候常用作旌字的簡寫形式,表示旌旗。而旌則是一個表示旗幟的文字,形狀與旆旆相似。

例句

1. 國旗在風中飄揚,旆旆高昂,彰顯着國家的繁榮和希望。

2. 這支隊伍的旗手神态自信,旆旆揮舞,赢得了觀衆的掌聲。

組詞

旗幟、旌旗、飄旗、旗杆

近義詞

飄揚、飄動、飛翔、高昂

反義詞

低垂、低斂、低落、頹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