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含一之德的意思、含一之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含一之德的解釋

謂純一的至德。 三國 魏 阮籍 《奏記詣太尉蔣濟》:“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據上台之位。英豪翹首,俊賢抗足。” 唐 顔真卿 《廣平文貞公宋公神道碑銘》:“非夫含一之德,格于皇天,不二之心,形于造次,則何以異是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含一之德”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成語,其含義與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具有純粹、至高無上的道德品質,強調品德的專一與極緻性。該詞常被用來形容人擁有如赤子般無瑕的德行,不摻雜任何私欲或雜念。

  2. 出處與演變
    最早可追溯至《莊子·德充符》中的“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以嬰兒的純真比喻至德。後世文人如三國阮籍、唐代顔真卿等均引用此詞,如阮籍在《奏記詣太尉蔣濟》中以“含一之德”贊頌高潔之人。

  3. 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文學或正式場合,表達對道德修養極高者的贊譽。例如,唐代碑銘中稱頌人物時寫道:“非夫含一之德,格于皇天……”(出自顔真卿《宋公神道碑銘》)。

  4. 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該詞較少使用,但在探讨傳統道德哲學或引用古籍時,仍被提及以強調“純粹性”與“至善”的價值觀。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莊子》或阮籍、顔真卿的作品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含一之德

含一之德是一個成語,意為包含着一切德行的品質。它由“含”和“一”兩個字組成,表達了包容、體諒他人的美德。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含:左右結構,左邊是“口”、“龍”的變形,右邊是“廿”(古代計數單位);總計14畫。

一:上下結構,一橫代表一。

來源

《論語·為政》:“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意即“君子的品德可以風行全國,而小人的品德則隻能限于一小塊草地。”君子之德可以被廣泛傳播,包含一切美德,就構成成語“含一之德”。

繁體

含一之德的繁體為「含壹之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字形中,“一”的上半部分寫成了“(“的形狀,下半部分仍然是橫,與現代寫法相同。而“德”在古代字形中,上面兩個點并沒有左右包圍,而是在字的正上方。

例句

他是一個有容身之德的人,對他人的缺點十分寬容。

組詞

含德不厭、一字千金、德高望重、寬懷大度

近義詞

寬容包容、慈悲為懷、德行高尚

反義詞

善惡分明、不近人情、品行敗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