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失所的意思、失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失所的解釋

(1) [homeless]∶失去安身之處

流離失所

(2) [improperly]∶失當

詳細解釋

(1).謂不得其應處之所。《左傳·哀公十六年》:“失志為昏,失所為愆。” 唐 韓愈 《與華州李尚書書》:“ 華州 雖實百郡之首,重於藩維,然閤下居之,則為失所。” 明 田藝蘅 《留青日劄·王烈女》:“ 王氏 者, 山東 人,家貧,八歲貨與 淮安 倡家,及長即知處身失所。”

(2).謂無存身之地。《後漢書·光武帝紀下》:“彊弱相陵,元元失所。”《三國志·魏志·何夔傳》:“自喪亂以來,民人失所。”

(3).失宜;失當。 晉 袁宏 《後漢紀·靈帝紀下》:“己未詔曰:‘頃選舉失所,多非其人。’”《舊唐書·李元紘傳》:“戶部侍郎 楊瑒 、 白知慎 坐支度失所,皆出為刺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失所”的漢語詞典釋義

“失所”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失”與“所”構成,表示“失去安身之處”或“處于無依無靠的狀态”。其核心含義可分解為以下三方面:

  1. 基本釋義

    指因災禍、戰亂等原因失去住所或生存依托,如“流離失所”。據《漢典》解釋,“失所”強調“失去原本穩定的居所或生存條件”(來源:漢典-失所)。

  2. 詞源分解

    • “失”本義為“丢失、喪失”,《說文解字》注:“失,縱也”,引申為脫離原有狀态;
    • “所”在古漢語中表“處所、位置”,《廣韻》釋為“居也”。兩字組合後,詞義從具體空間延伸至抽象境遇(來源:《漢語大詞典》)。
  3. 古今用法

    古代文獻中多描述戰亂導緻的民生困苦,如《後漢書》載“百姓流亡,失所遠離”;現代語境中,亦用于比喻失去精神依托,如“心靈失所”(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4. 近義詞關聯

    與“流離”“漂泊”“無依”等詞義相近,但“失所”更側重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困境(來源:《新華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失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層面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失去安身之處,常與“流離”連用為“流離失所”,形容因戰亂或災害導緻無家可歸的狀态。例如:“戰争讓人們流離失所”()。其核心意義是失去原本的歸屬地或安全環境,陷入漂泊無依的境地()。

  2. 引申義

    • 不得其位:古代文獻中強調“不得其應處之所”,如《左傳·哀公十六年》提到“失所為愆”,即失去應有的位置是一種過錯()。
    • 失當、不合宜:也可指事物安排不當,如晉代袁宏《後漢紀》中“選舉失所”指選官制度存在弊端()。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因社會動蕩、個人際遇導緻的生存困境,如唐代韓愈《與華州李尚書書》中“居之則為失所”,暗指官職與能力不匹配()。現代語境中也用于比喻事物脫離原有環境後的不適狀态。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流離失所、無家可歸、颠沛流離。
    • 反義詞:安居樂業、各得其所()。
  5. 文化背景
    該詞承載了傳統社會對安定生活的重視,如《後漢書》中“民人失所”即反映民生疾苦,強調社會秩序的重要性()。

“失所”不僅指物理空間的喪失,還包含對歸屬感、合理性的深層隱喻,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白蘋洲白泉百味拔突骉骉簿對猜三劃五殘部蠶禾成吉思汗陵蟲害初榮逮意禱詞蔕芥惇敏乏乏凡賓凡格風邁奉托風興雲蒸感戢廣義相對論過殿還軒漢雞河心紅裝素裹狐冰夾帶九弦琴鈞天廣樂克己複禮懇誠老頭巾聯翻鹿頭栅漫與千裡井清風兩袖栖情屈理繖幄繩伎詩料師子舞説不了死命素虬太史令提案挺穟銅松往古亡虜溫誠卧位象珥相形見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