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 未央宮 。《後漢書·董卓傳》:“三年四月,帝疾新愈,大會 未央殿 。” 唐 陶翰 《古塞下曲》:“騂馬黃金勒,琱弓白羽箭,射殺左賢王,歸奏 未央殿 。”參見“ 未央宮 ”。
未央殿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的重要代表,其名稱源自漢語詞彙“未央”,意為“未盡、未半”,引申為“永恒不息”的象征意義。該名稱最早見于《詩經·小雅》“夜如何其?夜未央”,後成為漢代宮殿群的核心名稱。
從建築功能看,未央殿特指西漢都城長安的未央宮正殿,始建于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由丞相蕭何主持營造。作為漢代帝王理政的核心場所,其建築規制體現“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的營造理念,主體建築東西寬200丈(約460米),南北深105丈(約241米),現存遺址于1961年被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漢語詞義演變中,“未央”複合詞結構由否定副詞“未”與形容詞“央”(意為“盡”)構成。《說文解字》釋“央”為“中央”,段玉裁注引申為“盡”。漢代瓦當常見“長樂未央”銘文,印證該詞在當時的祥瑞寓意。現代《漢語大詞典》明确标注“未央殿”為漢代宮名,特指未央宮前殿。
考古發現顯示,未央殿遺址現存台基最高處達15米,由多層夯土築成,符合《西京雜記》記載的“以木蘭為棼橑,文杏為梁柱”建築特征。其方位考據可參照《三輔黃圖》,記載該殿“北據玄武阙,南直長安城南面之西安門”。
該建築群自惠帝至平帝曆十二代帝王使用,見證“文景之治”“漢武盛世”等重要曆史階段。班固《西都賦》描述其“清涼宣溫,神仙長年,金華玉堂,白虎麒麟”的建築群格局,體現漢代“天人合一”的營造思想。
“未央殿”是中國古代宮殿名稱,其含義及曆史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未央殿”即西漢時期的未央宮主殿,是未央宮的核心建築群。該名稱源自“未央”一詞,意為“未盡、未止”,寓意王朝永續。
建造與功能
未央宮始建于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由蕭何監造,位于長安城西南龍首原,是西漢至唐代多個朝代的政令中心,存世達1041年。
重要事件
未央宮建築群包含前殿、椒房殿等,其中“金屋藏嬌”典故即與椒房殿相關。其建築形制奠定了中國宮城兩千餘年的基本格局。
如需進一步了解未央宮考古遺址或具體詩詞引用,可查閱《後漢書》或唐代邊塞詩選。
柏葉酒傍亮兒倍賞揙玭長河骣牛攙引馳辭赤牛中尉村老醋罎子琱镂跕鸢鼕鼕鼓敦龎惇慎笃悠悠犯寒傅陳腹侮附舟幹糙貴姬顧睨過舌耗資恒規華鬓講價錢徼亭角僊級長借飾旌罕寄售麇包距堙款契林壑心懰慄陸程爐算子沒振模棱兩端配享從汜貧煎淺說潛形侵街錢喪具山崩地陷山籠勝否生魚曙星攤飯螳怒蛙蛤寤覺憲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