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抛磚引玉的意思、抛磚引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抛磚引玉的解釋

[throw out a brick to attract a jade;(fig) offer a few commonplace remarks by way of introduction so that others may come up with valuable opinions] 抛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自謙以粗淺的見解引出别人的高見

方才婢子費了唇舌,說了許多書名,原是抛磚引玉,以為借此長長見識。——清· 李汝珍《鏡花緣》

詳細解釋

相傳 唐 人 趙嘏 有詩名,至 吳 , 常建 欲得其詩,知其必遊 靈岩寺 ,遂先題詩二句于壁, 嘏 遊寺見詩,補續二句以成一絕。 常建 詩不及 趙嘏 ,故人謂 建 乃抛磚引玉。見 清 西厓 《談徵·言部·抛磚引玉》。 常建 為 玄宗 開元 時進士, 趙嘏 于 武宗 會昌 二年進士及第,時 建 已早卒。所傳 建 題句待 嘏 補成事,其謬顯然。後常用為以淺拙引出高明的謙詞。 元 貫雲石 《鬥鹌鹑·佳偶》套曲:“他道是抛磚引玉,俺卻道因禍得福。”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三集·天緣巧合》:“君勿靳此,亦抛磚引玉耳。” 張抗抗 《淡淡的晨霧》:“他原以為自己人微言輕,隻起一個抛磚引玉的作用,想不到自己的話會有這麼強烈的反響。”亦作“ 抛甎引玉 ”。《五燈會元·南泉願禅師法嗣·趙州從谂禅師》:“師雲:‘比來抛甎引玉,卻引得個墼子。’”亦省作“ 抛塼 ”。 宋 蘇轼 《與朱康叔書》:“謹作小楷一本寄上,卻求為書,抛塼之謂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抛磚引玉”是一個常用的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含義

字面意思是“抛出磚頭,引來玉石”,比喻用自己粗淺、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他人更精妙、有價值的見解或成果。通常用于自謙,表達主動分享初步觀點以激發讨論的謙遜态度。


出處

  1. 文獻記載:最早出自宋代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比來抛磚引玉,卻引得個墜子。”
  2. 典故背景:唐代詩人常建為求趙嘏作詩,先在靈岩寺題寫兩句詩,趙嘏見後續寫更佳詩句,後人以此概括為“抛磚引玉”。

用法與場景

  1. 自謙表達:常見于學術研讨、會議發言等場合。例如:“我先簡單分析,抛磚引玉,期待各位深入探讨。”
  2. 策略性引導:在商業談判或合作中,通過提出初步方案,激發對方提供更優建議。
  3. 創作領域:作家或藝術家以不成熟作品吸引他人參與完善。

寓意與啟示


示例與延伸


如需更多示例或曆史典故細節,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完整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抛磚引玉》的意思

《抛磚引玉》是一個成語,意為通過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觀點,以引發他人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觀點。它是一種借助于他人來激發創造性思維和促進思想交流的方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抛磚引玉》的拆分部首是手和石,手字部表示與手相關的詞語,石字部表示與石頭相關的詞語。具體來說,手表示人的角色和行為,石表示堅固、紮實的意思。

《抛磚引玉》的拆分筆畫為18畫,其中“抛”字為7畫,由“扌”和“㚦”組成;“磚”字為9畫,由“石”和“專”組成;“引”字為3畫,由“弓”和“丨”組成;“玉”字為9畫,由“王”和“口”組成。

來源和繁體

《抛磚引玉》最早出自明代謝震《萬隆重話》:“向來詩人述作間,多抛磚引玉,觀其所為,皆出我之右。”後來成為一種常用的成語,用來形容通過提出自己的想法來引發他人更好地創作。

繁體字為《拋磚引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抛磚引玉》在繁體字中的“拋”字,包含有手的意思,将“手”字部分寫成了獨立的部分,而不是作為整個字的一部分。

例句

他在會議上抛磚引玉,激發了大家的讨論熱情。

組詞

抛石引玉、擲果潘安。

近義詞

助人為樂、禮尚往來。

反義詞

自以為是、固步自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