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尺咫的意思、尺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尺咫的解釋

咫尺。喻極近的距離。 南朝 宋 鮑照 《春羁》詩:“佳期每無從, 淮 陽 非尺咫。” 明 何宇度 《益部談資》卷下:“郡齋望隔江羣山,尺咫七峯,分列若屏。” 清 趙翼 《扈從木蘭》詩:“堪笑擇地者,盡力争尺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尺咫”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彙,其含義與“咫尺”相同,均指極近的距離,常用來比喻空間或情感上的接近。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字面含義

    • 尺:古代長度單位,周制十寸為一尺,約合現代23.1厘米(不同朝代略有差異)。
    • 咫:周制八寸為一咫,約合現代18.48厘米(《說文解字》記載“中婦人手長八寸謂之咫”)。
    • 尺咫:字面指“一尺一咫”,即約41.58厘米,但實際多虛指極短的距離,類似“咫尺”。
  2. 引申含義

    • 空間距離極近:如“郡齋望隔江群山,尺咫七峯”(明代何宇度《益部談資》),形容山峰看似近在眼前。
    • 情感或關系的親近:如“佳期每無從,淮陽非尺咫”(南朝鮑照《春羁》),表達對遠方的思念。

二、用法與文獻引用

  1. 詩詞中的比喻

    • 清代趙翼《扈從木蘭》中“堪笑擇地者,盡力争尺咫”,諷刺争奪微小利益的行為。
    • 成語“咫尺天涯”也源于此,形容距離雖近卻難以相見(如《左傳·僖公九年》“天威不違顔咫尺”)。
  2. 古代度量背景

    • 周代以前,“咫”與“尺”分别以女性、男性手掌展開的最大距離為基準,後逐漸标準化。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尺咫”較少單獨使用,多以“咫尺”替代,常見于成語或文學表達,如“近在咫尺”“咫尺天涯”等,強調物理或心理上的親近感。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度量單位或詩詞典故,可參考《說文解字》《左傳》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尺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一種長度單位,相當于十分之一尺,約等于33.33厘米。該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左邊是寸部,右邊是尺部。總共有8個筆畫,可以寫作“尺寸寸”的正楷字形。 尺咫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爾雅》這本字典中。根據曆史文獻,尺咫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是以繁體字形呈現的,即“尺罒寸”。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簡化為現代的字形。 以下是一些有關尺咫的例句: 1. 他讓我去取一尺咫的繩子。 2. 這個房子的寬度約為五尺咫。 3. 他的身高已經超過了六尺咫。 一些與尺咫相關的詞彙包括:尺寸、尺度、丈尺等。這些詞都具備與尺咫相似的意思,可以用來描述大小和長度。 反義詞方面,與尺咫相對的詞彙可以是“厘米”、“米”等。這些詞表示的是更大的長度單位,與尺咫相比更具有廣泛的使用範圍。 綜上所述,尺咫是一個表示長度的漢字詞語,源自于古代的字典,具有一定的曆史淵源。它的繁體字形為“尺罒寸”,現代常用的字形為“尺寸寸”。尺咫可以用來描述物體的長度大小,與尺寸、尺度等詞彙具有相似的意思。相反地,與尺咫相對的詞彙為厘米、米等,表示更大的長度單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