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yriad people] 衆百姓,人民
外朝以詢萬民。——清· 劉開《問說》
廣大百姓。《易·謙》:“勞謙君子,萬民服也。”《史記·蒙恬列傳》:“凡臣之言,非以求免於咎也,将以諫而死,願陛下為萬民思從道也。”《水浒傳》第一回:“伏望陛下釋罪寬恩,省刑薄稅,以禳天災,救濟萬民。” 魯迅 《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他們都是酋長之下,萬民之上的人。”
“萬民”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拼音:wàn mín
注音:ㄨㄢˋ ㄇㄧㄣˊ
釋義:指廣大百姓、人民,強調民衆的廣泛性和集體性。例如:“外朝以詢萬民”(清·劉開《問說》)。
核心含義
泛指全體人民,常與“國家”“社會”等宏觀概念關聯,體現民衆的普遍利益。例如《周易·謙卦》提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強調賢能者受百姓擁戴。
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萬民”多用于強調人民的力量或集體訴求,如“萬民擁戴”“萬民同慶”等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周易》《史記》等文獻,或查閱漢典、滬江詞典等工具。
萬民(wàn mí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萬”和“民”兩個部分組成。
部首和筆畫分析:
“萬”是漢字的部首之一,讀音為“wàn”,由三個橫筆畫組成。它代表了數量的概念,意味着許多、衆多的意思。
“民”是漢字的部首之一,讀音為“mín”,由五個橫豎撇筆畫組成。它代表了人民、百姓的意思。
來源和繁體:
“萬民”的含義是指得到普遍贊同和接受的大衆,表示廣大的人民群體。這個詞在古代經典文獻中經常被使用,例如《詩經·大雅·地球》中有“嚴民其萬”一句,意為對于萬民要嚴格要求。
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沒有很大的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廣韻·入聲母》中記載了“萬”字的古代寫法為“礻亾亠䒟”,而“民”字的古代寫法為“亻門”。
例句:
1. 萬民歡慶國慶節。
2. 政府的首要任務是保障萬民的安全和福祉。
組詞:
萬人、萬國、萬衆、千萬人、億萬人民。
近義詞:
衆人、百姓、大衆。
反義詞:
少數、個别、特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