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母憂。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 淵 ﹞又以居母艱去官,雖事緣義感,而情均天屬。”參見“ 母憂 ”。
“母艱”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母憂:指母親去世的委婉說法,屬于古代喪制用語。例如《褚淵碑文》中提到“居母艱去官”,即因母親去世而辭官守孝(出自南朝齊·王儉的碑文,見、2、6、7)。
母親的辛勞:在部分現代解釋中,“母艱”也被引申為形容母親辛勤付出。但這一用法在古代文獻中較少見,更多是字面拆分後的現代解讀。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褚淵碑文》原文或詞典中的“母憂”“丁艱”等詞條(綜合、6、10、11)。
《母艱》是一個意境深遠的成語,意思是指母親的艱辛。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母愛的偉大和母親的辛苦付出。
《母艱》由兩個部首組成:毋(wú)和艹(cǎo)。
毋的筆畫數為4,艹的筆畫數為3。所以,整個成語《母艱》的筆畫數為7。
《母艱》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左傳》。在《左傳》中,有這樣一句話:“天方艱,母氏成焉。”這句話意思是說,天災難以預料,但母親的努力卻能夠使家庭幸福圓滿。
後來,人們将“天方艱、母氏成焉”的“母氏”改成“母艱”并廣泛使用,用來形容母親的辛苦付出和母愛的偉大。
《母艱》的繁體寫法為「母艱」。
古代對《母艱》的寫法有所不同,通常是用「毋貞」來代替「母艱」。
例句1:母艱是世間最偉大的愛之一。
例句2:母親的母艱無論怎樣也無法用言語來表達。
組詞1:母愛
組詞2:母親
組詞3:母子關系
近義詞1:母愛偉大
近義詞2:母親的辛勤
近義詞3:母親的付出
反義詞:父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