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責的意思、簿責的詳細解釋
簿責的解釋
依據文書所列罪狀逐一責問。《漢書·張湯傳》:“上以 湯 懷詐面欺,使使八輩簿責 湯 。” 顔師古 注:“以文簿次第一一責之。”《隋書·元孝矩傳》:“使者簿責 褒 曰:‘何故利金而捨盜也?’”《資治通鑒·漢哀帝建平元年》:“尚書簿責 由 擅去狀, 由 恐,因誣言 中山太後 祝詛上及 傅太後 。” 王闿運 《黃淳熙傳》:“ 淳熙 既屢以伉直見疾,因此發憤稱疾不出,藩司遂簿責稽考。”
詞語分解
- 簿的解釋 簿 ù 本子,冊籍:簿冊。簿記。簿籍。簿錄。 古代稱公文、案卷:對簿公堂。 古代的儀仗侍從:簿伍。鹵簿(古代帝王、後妃、王公大臣外出時的儀仗隊。次序排列嚴格并明文著之于簿籍)。 笏。 簿 ó 古同“
- 責的解釋 責 (責) é 分内應做的事:責任。盡責。負責。職責。專責。責無旁貸。 要求:責求。責令。責成。 指摘過失:責備。責怪。斥責。責罰。譴責。 質問,诘問:責問。責難。責讓。 舊指為了懲罰而打:鞭責。杖責
網絡擴展解釋
“簿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意義圍繞“依據文書進行責問”展開。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發音:bù zé(部分網頁标注為bó zé,但主流權威來源如漢典、滬江詞典等均采用bù zé)
- 結構分析:
- 簿:指記錄、文書,如案件卷宗或職責清單。
- 責:指責問、追究責任。
- 組合義:依據文書所列内容逐條審問或追究責任。
二、使用場景
- 古代司法:官員根據案件卷宗對嫌疑人逐條審問,如《漢書·張湯傳》記載漢成帝派人“八輩簿責湯”。
- 行政問責:上級對下級履職情況進行書面核查,如《隋書》中使者通過文書诘問元孝矩。
- 引申用法:現代可比喻嚴格按規章制度追責。
三、曆史典故
- 《資治通鑒》記載漢哀帝時,尚書通過文書責問官員擅自離職的行為。
- 清代王闿運在《黃淳熙傳》中用此詞描述按文書追究責任的場景。
四、易混淆概念
需注意與“薄責”(輕微責備)區分,兩者雖音近但“簿責”強調文書依據。部分文獻可能因通假混用,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簿責(bó zé)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表示管理簿記和責任的意義。下面将為您介紹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簿責的部首是竹(zhú),它在漢字中一般作為一種表示與竹子有關的字詞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是12畫。
來源和繁體:
簿責源于古代的《說文解字》,由竹部表示相關的事物,而責字則表示負有責任和義務。在繁體字中,簿和責的形态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簿責的寫法與現在基本一緻,沒有太大改變。
例句:
1. 他負責公司的簿記工作。
2. 在這項工作中,請對你的簿責負責。
組詞:
簿裡、簿書、簿保、簿記、責任簿、責任。
近義詞:
記賬、管理、負責。
反義詞:
逃避、不負責、不負責任。
希望上述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隨時提問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