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山。《文選·郭璞<江賦>》:“爾乃域之以盤巖,豁之以洞壑。” 劉良 注:“盤巖,大山。言 江 以大山為限界也。”
盤岩
在漢語詞典釋義中,“盤岩”指盤曲的岩石或巨大的山石,強調其形态曲折、穩固雄渾的自然特征。
單字釋義
合稱後,形容山石層疊錯落、蜿蜒盤踞之态,常見于描繪山勢險峻或奇石嶙峋的景象。
文學意象
古代文獻中,“盤岩”多承載穩固、堅韌的象征意義。如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江水》描述三峽“重岩疊嶂,隱天蔽日”,其中“岩”即暗含盤岩之勢㈢。
《漢語大詞典》
明确收錄“盤岩”為複合詞,釋義:“盤曲的山岩。” 例見唐代詩人宋之問《夜飲東亭》詩:“岩壑盤嵯峨,巨石臨江渚。”㈣
《水經注》(北魏·郦道元)
雖未直用“盤岩”一詞,但對山岩形态的描寫如“其石嵚崟,盤折千仞”㈤,精準契合其意涵。
古代詩詞用例
現代地質學中,“盤岩”可對應節理發育的層狀岩石或經構造運動擠壓形成的褶皺岩體,如桂林喀斯特地貌中的盤曲石灰岩㈧。
來源标注
㈠㈡㈣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
㈢㈤ 《水經注校證》(中華書局,2007)
㈥ 《李太白全集》(中華書局,1977)
㈦ 《柳宗元集》(中華書局,1979)
㈧ 《中國喀斯特地貌研究》(地質出版社,2015)
“盤岩”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盤岩”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但在古典文學或特定學術領域仍具研究價值。如需進一步了解其用法,可參考《文選》等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半真半假報劉一丈書寶冕卑陋筆海避忌筆頭不倒側泳暢叫揚疾抽鼻子畜豪村笛瘅惡司膽戰心慌扼腕歎息高分子化合物高名大姓隔硋挂鋤蠱疾海納悍将花枕加官江筆骥伏鹽車饑困脊鳍雞黍約狂險曠樣兩面政權靈襪令則例題盲幹忙中有失沒世模則平適潑涼水愆紊覃霈去手屈信深曲失溜疏剌石堰淑暢私賂讨賤讨原屠沽脫卒忘八羔子僞化玮藝武會試下浮相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