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王所賞賜的衣服。 唐 元稹 《謝恩賜告身衣服并借馬狀》:“忽降天書,乍乘雲驥,頒衣煥目,賁帛盈庭,皆非朽陋之才,宜受光揚之賜,微臣無任抃躍慚惶之至。”
“頒衣”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1. 基本詞義
“頒衣”指帝王賞賜給臣子的衣物,具有表彰功績或顯示恩寵的象征意義。該詞由“頒”(頒發)和“衣”(衣服)組合而成,常見于曆史文獻中。
2. 字義分解
3. 文獻出處
唐代元稹在《謝恩賜告身衣服并借馬狀》中寫道:“頒衣煥目,贲帛盈庭”,描述受賜衣物的場景,體現其作為皇家賞賜的貴重性。
4. 延伸說明
“頒衣”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用于研究古籍或曆史語境。其文化背景與古代君臣關系、賞賜制度密切相關,反映了等級制度下的禮儀規範。
頒衣(bān y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授予衣物。它由兩個部分組成,首部分是“頒”,尾部分是“衣”。
“頒”的部首是“頁”,并且它有12劃;“衣”的部首是“衤”,并且它有5劃。
“頒衣”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具體的典故和來曆需要根據具體上下文來确定。在繁體字中,“頒衣”也保持了相同的寫法。
古時候,“頒衣”這個詞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保持一緻,沒有明顯的差别。
1. 他的功績得到了國家的認可,因此給予了他一套華麗的頒衣。
2. 這是一個莊重的場合,賓客們都穿着美麗的頒衣出席。
組詞:頒獎、衣缽、頒發、衣衫
近義詞:施衣、賜衣、賜袍、封衣
反義詞:脫衣、剝衣、解衣、赤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