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捐赈的意思、捐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捐赈的解釋

舊時捐錢給政府充作救濟金。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蜀岡錄》:“ 應庚 以捐賑賜光祿寺少卿銜。” 清 馮桂芬 《與當事論捐辦防堵書》:“竊謂捐辦防堵與捐賑不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捐赈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向通過捐獻財物以救濟災民或貧困群體的社會行為。以下從權威詞典釋義、構詞解析及文化背景三方面詳細闡釋:


一、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定義為“捐獻錢物以赈濟災民”,強調其社會救濟屬性。該詞多見于近代文獻,尤與災荒時期的民間互助行為相關。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釋義為“捐獻財物以救濟災荒或貧困”,突出其慈善性質,并明确行為對象為受災或經濟困難人群。

  3. 《辭海》(第六版)

    進一步擴展為“通過捐贈錢糧等物資實施赈災”,強調物資援助的實踐形式,常見于曆史文獻記載的民間義舉。


二、構詞解析


三、文化背景與曆史實踐

“捐赈”行為在中國曆史上具有深厚根基。明清時期,地方士紳常組織“捐赈”應對水旱災害,形成“義赈”傳統。如清代《荒政全書》載:“富戶捐赈,官為旌表”,反映官方對民間捐赈的鼓勵政策。此類實踐不僅緩解社會危機,亦強化了“仁善濟世”的倫理觀念。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3. 辭海編輯委員會. 《辭海》(第六版彩圖本).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9.
  4. 李文海等. 《中國荒政書集成》.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0.

網絡擴展解釋

“捐赈”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juān zhèn,其核心含義為捐贈財物以幫助貧困或受災群體。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構成與含義


二、曆史背景與用法

  1. 傳統語境
    舊時多指向政府捐贈錢財充作救濟金,例如清代李鬥《揚州畫舫錄》中記載的“捐賑賜光祿寺少卿銜”,即通過捐赈獲得官職榮譽()。
  2. 現代延伸
    現泛指個人或機構對弱勢群體的慈善捐助,如救災、扶貧等場景()。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與相關概念


五、文化意義

該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仁愛”與“兼濟天下” 的思想,至今仍是社會公益領域的重要表達()。

若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文獻中的具體案例,可參考《揚州畫舫錄》等清代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楮不夕茶具長飾忏儀察悉船步打派仗點焊雕蟲末伎頂天踵地第一骨繁紅飛幌豐年玉荒年谷分流電阻佛母夫布佛道艾福向腹有鱗甲高倍恭敬桑梓弓影杯蛇歸旋過稱駭惋含葩晦光匠班銀健舞計價迥不猶人久慣牢成舊史居于看樂子靠天田勞臣令行禁止離棄闾師麻醉劑匿逃排字鋪卒人防人臉識别沈魚落雁食菜霜明誰門水墨畫書衣司鼎速食店天靈惕兢彤彤窩窩蹩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