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圈。《莊子·達生》:“祝宗人玄端以臨牢筴。” 陸德明 釋文引 李頤 曰:“牢,豕室也。筴,木欄也。”借指畜牧業。 嚴複 《譯<法意>按語》一五九:“其不均者,非特田疇已也,而在工、商、牢筴之間。”
“牢筴”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字源和文獻背景綜合理解:
含義
“牢筴”指豬圈,其中“牢”為養牲畜的圈舍,“筴”通“策”或“栅”,表示圍欄或圈養設施。兩者合稱特指養豬的場所。
字義拆分
文獻依據
《說文解字》提到“牢筴”與“牢藉”均為豬圈的别稱,表明該詞在古代主要用于描述具體的畜牧場景。
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禮記·王制》等先秦典籍中對“牢”的祭祀用法的描述,或地方志中關于畜牧設施的記載。
牢筴:一個古老漢字的解析
一、牢筴的意思:
《牢筴》這個詞是一個古代漢字,在今天的漢語中并沒有廣泛使用。它的意思是指一種用來固定牛、羊等家畜的一種工具或設施。
二、拆分部首和筆畫:
牢筴是由“⺍”字旁和“竹”字旁組成的。其中,“⺍”字旁是由兩個橫在上面的點和兩個豎構成,代表了齊整、牢固的意思,叫做“犭”部;“竹”字旁則代表了竹子。所以,牢筴的構造圖形上也蘊含有固定和支撐的意象。
牢的筆畫有5畫,“⺍”字旁占3畫,“竹”字旁占5畫,總計13畫。
三、來源和繁體:
牢筴這個詞的來源非常古老,最早出現于《康熙字典》。在繁體漢字中,“牢筴”被寫作「牢筧」。
四、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略有不同。以《說文解字》中的解釋為例,他的寫法是:「⺍竹。筴,細束也。從竹斷。 相傳箪業文侯作。」
五、例句:
在古代文獻中,我們可以找到一些使用《牢筴》的例句,比如:“奏牢筴于獄院,囹圄之所!”(出自《史記·平準書》)其中,“奏牢筴”意指向監獄提出彈劾和請求囚犯安全可靠。
六、組詞:
根據《康熙字典》的解釋,我們可以構造以下相關詞彙:
牢固、牢獄、牢獄之災、囚牢、牢獅、筴車、筴筒等。
七、近義詞和反義詞:
由于《牢筴》這個詞較為古老且少用,所以在近義詞和反義詞方面,目前并沒有特定的詞語與之完全匹配。
綜上所述,牢筴這個古漢字代表了一種用于固定家畜的工具或設施。筆畫結構清晰,由牢固與支撐的字旁構成。它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古代,書寫形式也有尚存古籍中的描述,是我們認識古漢字和古代文化的一個窗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