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拗折的意思、拗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拗折的解釋

(1).斷折。 唐 顧況 《露青竹杖歌》:“稚子覓衣挑仰穴,家童拾薪幾拗折。” 宋 陸遊 《送佛照光老赴徑山》詩:“ 大覺 住 育王 ,拗折拄杖強到底。” 元 曾瑞 《留鞋記》第四折:“謝恩官肯見憐,休拗折并頭蓮,莫掐殺雙飛燕。”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 景州 一宦家子,好取貓犬之類,拗折其足。捩之向後,觀其孑孓跳號以為戲。”

(2).彎曲。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附錄三一:“ 王子敬 作一筆草書,世稱‘墨妙’。然一帖之中,語雖連貫,而字形嚮背各殊,必於一筆,未免有拗折牽連之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锺生》:“然後喚肩輿,入 南山 十餘裡。山徑拗折絶險,不復可乘。” 何垠 注:“拗折,謂山徑盤曲也。” 李國楠 《鹁鸪》:“世界上竟有這種房屋,用池塘的蘆葦梢頭拗折成小窩,這種窩兒隨着水波起伏而浮動。”

拗口不順。 郭紹虞 《中國文學批評史》七十:“即因 王介甫 之文拗折類其為人,所以奇峭動目。”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拗折”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詞典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斷折
    指物體被折斷或斷裂。例如唐·顧況《露青竹杖歌》中“家童拾薪幾拗折”,描述木柴被折斷的情景。

  2. 彎曲
    形容物體扭曲變形或路徑蜿蜒曲折。如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提到“山徑拗折絶險”,描述山路彎曲險峻。


二、延伸含義


三、讀音與詞性


四、使用場景

  1. 具體事物:描述竹木、山徑等物理形态的變化,如“拗折其足”(清·紀昀)。
  2. 藝術批評:用于書法、繪畫中,指筆畫牽連扭曲(如王夫之評草書)。

五、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拗折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後的部首是扌和斤,總共有9個筆畫。它的意思是行為或言語乖巧、刁鑽、折騰,常常用來形容某人的行為或言辭讓人感到不舒服或困惑。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在古代,拗折的寫法有時使用拗旁加上折旁的組合,也有時使用拗旁夾雜折旁的形式。這些古代的寫法在現代繁體字中仍然有保留。 以下是一些例句,用來幫助理解拗折的用法: 1. 他的拗折的行為讓人難以捉摸。 2. 她總是做出拗折的決定,很難說服她改變主意。 3. 我覺得他的回答有點拗折,不太能理解他的意思。 拗折的近義詞可以是狡猾、詭計多端、曲折,反義詞可以是直接、明确、坦率。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幫助你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拗折這個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