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銜绁的意思、銜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銜绁的解釋

馬的嚼口和缰繩。謂制馭,駕馭。《後漢書·仲長統傳》:“角知者皆窮,角力者皆負,形不堪復伉,勢不足復校,乃始羈首係頸,就我之銜紲耳。” 李賢 注:“銜,勒也;紲,韁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銜绁”為古代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字源構成 “銜”本指馬嚼子,《說文解字》釋為“馬勒口中者”,引申為約束控制;“绁”原指系縛牲畜的繩索,《禮記·少儀》鄭玄注“犬曰绁”,後泛指牽系之物。二字組合後,詞義聚焦于“駕馭控制”的意象。

二、文獻釋義

  1. 具體器具義

    特指馬具中的嚼子與缰繩組合,如《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臣負羁绁從君巡于天下”杜預注:“言羁绁者,蓋以馬自喻”,此處“绁”即與“銜”配合使用的控馬工具。

  2. 抽象引申義

    衍生為對人的約束或職責束縛,如《宋書·王僧達傳》載“豈期銜绁之辰,獨悲運往”,喻指官場責任的牽制。此用法在南北朝文獻中常見,反映古代士人對仕途羁絆的複雜心态。

語用特征

該詞屬于文言書面語,現代漢語已鮮用,但作為典故詞仍存于曆史文獻研究與文學創作領域。其詞義演變軌迹印證了漢語詞彙從具象到抽象的發展規律,具有訓诂學研究價值。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銜绁”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銜绁(xián xiè)指馬的嚼口和缰繩,合稱時比喻對人或事物的控制、駕馭。例如《後漢書·仲長統傳》中“就我之銜紲耳”,即用此意。

二、單字拆分

  1. 銜:
    • 本義為馬嚼子(金屬或皮革制,置于馬口以控方向)。
    • 引申為“用嘴含”“懷藏”(如“銜恨”)或“接受”(如“銜命”)。
  2. 绁:
    • 指缰繩,也泛指繩索,如“缧绁”(捆綁犯人的繩索)。
    • 作動詞時意為“捆、拴”。

三、用法與出處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強調通過約束工具實現掌控。例如李賢注《後漢書》時提到:“銜,勒也;紲,韁也”,進一步印證其工具屬性及象征意義。

四、現代語境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文言文研究或曆史文本分析。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束縛”“駕馭”等詞替代。

别人正在浏覽...

阿姆斯特丹不許差差抽絲麤詞翠蠟道命稻秧堤備滴答堕混飄茵泛白方向舵費講非我族類分至婦家剛獝幹植歸業戶痼疾果熟蒂落海會汗垢纥頭回屏貨挑子皭皭接茬勁勢津貼費糾禁了哥樂和和列筵立枷令人生畏律典緑旗匿黯鉛水傾家蕩産寝食俱廢撒脫韶雅失饪摔跤梳雲四正四奇松柹通賊頹勢突尼斯委屈黠慧纖度小房子宵魄錫珪膝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