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盟器的意思、盟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盟器的解釋

即明器。古代隨葬品的統稱。《孔子家語·曲禮公西赤問》:“其曰盟器,神明之也。”《孔子家語·曲禮子夏問》:“夫以盟器,鬼器也。”《禮記·檀弓上》作“明器”。《魏書·刁沖傳》:“轜車止用白布為幔,不加畫飾,名為清素車。又去挽歌、方相,并盟器雜物。”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終制》:“死皆斂以時服,不得斂唅,不得兼重,又不得設牀帳、盟器,不得起墳種樹。”《新唐書·羅紹威傳》:“ 紹威 子, 全忠 婿也。會女卒,使 馬嗣勳 來助葬,選長直千人納盟器,實甲以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盟器”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文獻和語境:

一、核心含義:古代隨葬品

“盟器”即“明器”,指古代用于陪葬的器物。這一解釋在多個文獻中均有記載。例如:

二、詞源考據

“盟”與“明”通假,故“盟器”實為“明器”的異寫形式。古代“明器”指專為亡靈制作的象征性器物,如陶俑、仿制生活用具等,區别于實用器具(祭器)。

三、現代特殊釋義

個别現代資料(如)将其解釋為“聯盟工具”,但此說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引申或誤用,建議以傳統文獻釋義為準。

四、相關概念辨析

與“祭器”不同,盟器/明器特指隨葬而非祭祀用品,材質多為陶、木等非貴重材料,體現古代“事死如事生”的喪葬觀念。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禮記·檀弓》《孔子家語》等古籍原文,或參考考古學中關于隨葬品的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盟器》的意思

《盟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與人共同達成某種協議或結盟而使用的器物。在古代,盟器是用作表示盟約或聯合關系的象征物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盟器》是一個由四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具體來說,它的部首分别是:皿(品字旁)、甲(甲字旁)、目(目字旁)和器

拆分為筆畫之後,我們可以看到《盟器》這個字一共由16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盟器》是一種繁體字,它的傳世版本是“盟器”。這種繁體字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台灣地區和香港地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會有所不同。對于《盟器》這個字,古時候的寫法是“盟器”。在寫法上,可以看到與現代的繁體寫法有所不同,但整體的意思是相同的。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盟器》的例句:

  1. 經過長時間的協商,雙方終于拿出了各自的盟器。
  2. 盟器雖然僅僅是象征物,但它代表了我們的承諾。
  3. 在曆史上,盟器常常被用來加強國家間的聯盟關系。

以下是一些與《盟器》相關的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