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斥抑制。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無事劄子》:“交私養望者多得顯官,獨立營職者或見排沮。” 明 薛蕙 《從軍行》:“賞格多排沮,謗書仍負累。”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殷憂内結,智計外發,知非變法,無以交通外人得其歡心,非交通外人得其歡心,無以挾持重勢而排沮太後之權力。”
“排沮”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pái jǔ,其核心含義為排斥、抑制,多用于描述對人或事物的壓制行為。
基本解釋
指通過外部力量或手段進行排斥、壓制,常見于描述政治、社會或人際交往中的對抗性行為。例如宋代王安石在《本朝百年無事劄子》中提到:“獨立營職者或見排沮”,暗指正直官員可能因不同流合污而遭受打壓。
曆史用例
語境特點
該詞多用于正式或文學性較強的文本中,帶有批判性色彩,強調對異己力量的主動壓制。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本朝百年無事劄子》等曆史文本。
《排沮》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排遣郁悶、消解不滿。通過表達自己的煩惱、沮喪等情緒,從而獲得心靈的寬慰和平靜。
《排沮》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
1. 排 - 部首是扌(手部)。由5筆構成。
2. 沮 - 部首是氵(水部)。由8筆構成。
《排沮》一詞來源于《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詩經》中的“沮喪”意味着憂愁、煩惱。而後經過演變,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排沮》。
在繁體字中,排沮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排沮》在古時候的寫法為:
1. 排 - 由兩個部分組成:上面是“非”,下面是“攵”,表示用手推開、擺出。
2. 沮 - 由兩個部分組成:上面是“水”,下面是“且”,表示水滿溢出來。
以下是使用《排沮》的例句:
1. 他經常寫作來排沮自己的情緒。
2. 她跑步是為了排沮工作壓力。
與《排沮》相關的詞語:
1. 消解
2. 寬慰
3. 心靈
4. 煩惱
5. 沮喪
與《排沮》意思相近的詞語:
1. 宣洩
2. 疏解
3. 感受釋放
4. 消氣
與《排沮》意思相反的詞語:
1. 壓抑
2. 忍耐
3. 吞聲忍氣
4. 郁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