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糧倉。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京庾之儲,無物不有。”《文選·左思<魏都賦>》:“囹圄寂寥,京庾流衍。” 李周翰 注:“京,大;庾,倉也。” 唐 柳宗元 《非<國語>上·不藉》:“京庾得其貯,老幼得其養。”
“京庾”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京庾(拼音:jīng yǔ)指大糧倉。其中,“京”意為“大”,“庾”指露天谷倉或糧倉,合稱強調規模較大的儲糧設施。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國家或地區的糧食儲備情況,帶有褒義色彩,常見于賦體、政論類文本。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作為曆史詞彙出現在學術研究或古文賞析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景福殿賦》《魏都賦》等原文。
《京庾》是一個漢字詞語,指代古代王朝的首都和駐地。
《京庾》這個詞的部首是“廣”和“木”,分别代表擴大和樹木。它由9個筆畫組成。
《京庾》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柏舟》中,用來指代首都和皇宮。在古代,國家的首都通常被稱為“京”,而“庾”則表示皇宮所在的駐地。
《京庾》的繁體字為「京餘」。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字形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根據古籍資料記載,古時候的《京庾》字可用于指代高大宮殿的名稱,字形略有差異,頭部的“廣”更大,而底部的“木”略小。
1. 這座城池是古代王朝的《京庾》,保存着豐富的曆史文化遺産。
2. 京庾之地,是王權的象征。
1. 首京庾:指首都和皇帝的宮殿。
2. 京庾之地:指王朝皇帝居住和統治的地方。
近義詞:都城、封地
反義詞:邊陲、邊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