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人面部耳目口鼻的七個孔穴。《列子·仲尼》:“乃不知是我七孔四支之所覺,心腹六藏之所知。”《敦煌變文集·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舉身自撲 太山 崩,七孔之中皆灑血。” 許傑 《鄰居》:“他怔了一會酒噤,眼睛一撒花,前面便有七孔流血,滿面血斑的怪像。”
“七孔”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指人面部耳目口鼻的七個孔穴,包括雙眼、雙耳、雙鼻孔和嘴巴,常用于形容極端的情緒狀态(如憤怒)。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列子》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七孔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形組成,分别是“七”和“孔”,下面将對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等進行介紹。
七孔指的是物體上的七個孔洞或孔隙。例如,人的鼻子有兩個孔洞,視為七孔誇張地刻畫人像鼻子、耳朵等部位孔洞的形态。
“七孔”拆分部首分别是“一”和“子”,其中“一”為七的數碼字,作為部首出現;“子”為單獨的字形,作為剩下的部分。
“七孔”的總筆畫數為九畫,其中“七”為四畫,“孔”為五畫。
“七孔”這個詞源于古代民間傳說,主要是描述人的臉部或形象的孔洞數量特别多或特别大的樣子。由于中國傳統文化中,手指有五個孔洞,耳朵有兩個孔洞,共計七個孔洞;所以當人的臉上有很多凹洞和凸起的地方,就用“七孔”來形容。
“七孔”的繁體字為「七孔」,和簡體字一樣。
在古時候,對于“七孔”的寫法采用的是象形字形,用“七”這個數字形狀,再在上面加上“口”的字形,兩個字形合在一起表示“口”的形狀有七個。
他的臉上長滿了疙瘩,布滿了七孔。
七孔屬性,七孔臉,七孔口,七孔之才。
七竅
無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