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道遺榮的意思、樂道遺榮的詳細解釋
樂道遺榮的解釋
樂守聖賢之道而抛棄榮華富貴。 唐 劉知幾 《史通·品藻》:“又 嵇康 《高士傳》,其所載者廣矣,而 顔回 、 蘧瑗 獨不見書。蓋以二子雖樂道遺榮,安貧守志,而拘忌名教,未免流俗也。”
詞語分解
- 樂道的解釋 喜歡談論 他總津津樂道地談論這件事詳細解釋.樂于稱道;喜歡談論。《公羊傳·哀公十四年》:“君子曷為為《春秋》?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則未知其為是與?其諸君子樂道 堯 舜 之道與?” 唐
- 遺榮的解釋 .謂抛棄榮華富貴;超脫塵世。 晉 張協 《詠史》:“達人知止足,遺榮忽如無。” 唐 柳宗元 《柳常侍行狀》:“味道腴以代膏粱,含德輝而輕紱冕,遺榮養素,恬淡如也。” 清 錢柏齡 《酬朱穆公天台見
專業解析
"樂道遺榮"是由"樂道"與"遺榮"組合而成的漢語成語。該詞可拆解為:
- 樂道:語出《晉書·嵇康傳》"安貧樂道",意為以踐行道義為樂;
- 遺榮:源自《後漢書·張衡傳》"委世遺榮",指舍棄世俗的榮華富貴。
整體釋義指人安于踐行道德準則,主動放棄世俗名利,體現道家"見素抱樸"的思想境界(參考《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現代多用于贊頌學者、藝術家等群體淡泊明志的品格,如《光明日報》曾以此語評價錢鐘書先生不慕虛名的治學态度。
該成語承載着中華文化中"重道輕利"的價值取向,與《論語》"君子謀道不謀食"的訓導一脈相承,在當代社會仍具有勸誡功利主義的現實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樂道遺榮”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為樂守聖賢之道而抛棄榮華富貴,強調對道德追求的堅持與對物質欲望的超脫。以下為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 拼音:lè dào yí róng
- 釋義:指以聖賢之道為樂,主動舍棄世俗的榮華富貴。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多用于褒義語境,表達對高尚品格的贊許。
出處與背景
- 古籍來源:出自唐代史學家劉知幾的《史通·品藻》。原文提到嵇康《高士傳》未收錄顔回、蘧瑗,因二人雖“樂道遺榮,安貧守志”,卻受名教拘束,未能完全超脫流俗。
- 文化内涵:反映儒家思想中“安貧樂道”的價值觀,強調精神追求高于物質享受。
語法與用法
- 結構:聯合式成語,由“樂道”(以道為樂)和“遺榮”(舍棄榮華)兩部分組成。
- 功能:多作謂語、定語,用于描述人的處世态度。
例句:
“他一生樂道遺榮,潛心學問,不為名利所動。”(現代仿寫,無直接古籍用例)
相關擴展
- 近義詞:安貧樂道、淡泊明志。
- 反義詞:追名逐利、趨炎附勢。
- 接龍示例:樂道遺榮 → 榮華富貴 → 貴耳賤目(參考、4)。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語境,可查閱《史通·品藻》或相關成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挨靠襃許崩亂便橋冰炭不同爐博刀不見棺材不下淚布裙荊钗裁什長鬣承筐寵接酬應詞署村末凋隕董董多藏厚亡肥滿頫仰隔轍雨挂表觀覩骨骲鬼吹燈歸途禾蔈虎躍龍騰津渠飓潮沮潰赉贈浪宕藍蔚老人與海掠過蕾鈴兩梁林芬六代龍駒鳳雛美孜孜民柄末大必折木栾山溝石塘逃逋讨春踢木通博尪頓頑奴蓊葧五倉烏靴香辇小聖徙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