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書信。 漢 陳琳 《為袁紹檄豫州》:“往者伐鼓北征 公孫瓚 。彊寇桀逆,拒圍一年。 操 因其未破,陰交書命,外助王師,内相掩襲。”
(2).書寫诏書、命令。 唐 劉禹錫 《代郡開國公王氏先廟碑》:“厥後三典書命,再參内廷。” 宋 王禹偁 《寓直偶題》詩:“兩朝書命媿無才,漫逐詞臣侍玉階。”
“書命”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書信
指古代用于傳遞信息的文書或信件。例如:
書寫诏令
指代撰寫官方文書、诏書或命令的行為,多與官職相關。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如陳琳檄文全文或唐代诏令制度),可參考權威古籍或相關研究資料。
《書命》是一個成語,意為命中注定的事情或命運。它來源于古代中國文化和哲學思想。
《書命》的拆分部首為“書”(shū)和“命”(mìng)。
“書”有十三畫,讀音為shū,表示書籍、文字。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字,象征着知識和文化。
“命”有五畫,讀音為mìng,表示命運、生命。它是一個基本的漢字,用來描述人們的命運和生活。
《書命》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代表了中國人對于命運和宿命的思考與認知。在古代,人們普遍相信命運是無法改變的,一切都是由天定的。這個成語傳達了人們對于命運的接受和順從。
《書命》的繁體寫法為「書命」。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存在一些變化。對于《書命》中的字,可能會有些差異。例如,「書」可能會寫成「書」,而「命」可能會寫成「命」。
1. 他的成功就是他的《書命》,無論做什麼都很順利。
2. 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的《書命》,隻能接受。
1. 書籍(shū jí):指寫有文字的紙制品,如圖書、雜志等。
2. 命運(mìng yùn):指一個人經曆的一切事情和結果。
近義詞:天命、宿命、命運。
反義詞:改變命運、抗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