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書信。 漢 陳琳 《為袁紹檄豫州》:“往者伐鼓北征 公孫瓚 。彊寇桀逆,拒圍一年。 操 因其未破,陰交書命,外助王師,内相掩襲。”
(2).書寫诏書、命令。 唐 劉禹錫 《代郡開國公王氏先廟碑》:“厥後三典書命,再參内廷。” 宋 王禹偁 《寓直偶題》詩:“兩朝書命媿無才,漫逐詞臣侍玉階。”
"書命"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義層次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功能兩個維度解析:
一、字源本義 "書"在《說文解字》中訓為"箸也",本指書寫記載行為;"命"據《爾雅》釋作"告也",特指上對下的指令。《漢語大詞典》記載"書命"原初指代以書面形式記錄的官方命令,這種用法可追溯至《周禮》中"史掌書命"的職官制度。
二、曆史演變 在唐宋時期,隨着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書命"特指中書舍人起草的诏敕文書。司馬光《資治通鑒》注疏中明确"書命即诰命",專指經宰相署名的正式公文。元代學者胡三省進一步考證,将此類文書的文體特征歸納為"四六骈俪,用印朱砂"的制式規範。
三、應用場景 該詞在古典文獻中主要應用于三個層面:
四、相關詞彙 在語義關聯上,"書命"與"制诰"(《唐六典》)、"诰身"(《朱子語類》)、"敕牒"(《慶元條法事類》)構成古代公文體系的核心術語群,共同反映中國古代行政文書制度的演變脈絡。
(主要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中國古代官制辭典》中華書局2019年修訂本)
“書命”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書信
指古代用于傳遞信息的文書或信件。例如:
書寫诏令
指代撰寫官方文書、诏書或命令的行為,多與官職相關。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如陳琳檄文全文或唐代诏令制度),可參考權威古籍或相關研究資料。
愛焰嗷嗷無告滄浪亭長楊超階塵微吃洴抽鼻子蹙蹐大前年地鄰豆子躲頭避懶爾爾風長帉帨光出溜龜将郭履河溝渹湱侯社蹇然珓杯京相噤口捲舌謹默糺轄峻特龛子孔偕窺破儠儠流丸龍墀漏隙蘆竹南極仙翁内逼青鋪悛悔撒響屁上海交通大學勝迹審刑院秫稻庶旄說合送書雁索處宿食桃浪謄録官挺特同牀旺熾晚陰威烈下都小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