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vercome one's mistakes by learning from others' mistakes] 琢磨玉石。後來用以比喻拿别人的長處補救自己的短處
他山之石,可以為錯。——《詩·小雅·鶴鳴》
語出《詩·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為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攻,治;錯,粗磨石。本指琢磨玉石,後喻借他人的長處,補救自己的短處。 清 錢謙益 《直隸羅延光授文林郎制》:“ 句容 故留京左輔,民旅雜居,冠蓋相逮,吏斯土者,有墨易以彰,有德亦易以望。劇衝之地,蓋亦吾長吏之攻錯也。” ********* 《國6*民6*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黨員之間,互相親愛以互相扶助,互相攻錯。”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攻錯漢語 快速查詢。
“攻錯”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演變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如今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如學術讨論、團隊協作中倡導“攻錯精神”,即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實現進步。
該詞從具體工藝演變為抽象哲理,體現了中華文化中重視借鑒與改進的思維傳統。
攻錯(gōng cuò),是一個動詞短語,用于描述對某種事物或情況進行錯誤的處理或行動。
攻字的拆分:⺈(手)+ 共(并列)
錯字的拆分:非(不)+ 各(各自)+ 萬(許多)
攻字的筆畫:5畫(⺈)+ 6畫(共)
錯字的筆畫:8畫(非)+ 4畫(各)+ 3畫(萬)
攻錯這個詞源自古代漢字,用來描述人們在處理事物時犯的錯誤。它可以用于讨論各種領域,如工作、學習、生活等。當我們想表示某人或某個團隊在某件事情上犯錯誤,以強調其失敗或不當行為時,常會用到這個詞。
攻錯的繁體字為「攻錯」。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攻字可以寫作「工共」,錯字可以寫作「夭各萬」。
1. 他在項目中一次又一次地攻錯,導緻整個團隊的失敗。
2. 這個導演在電影中攻錯了節奏,觀衆們對此表示不滿。
3. 攻錯他人的心思是一種不友善的行為。
攻擊、攻堅、反攻
錯誤、失誤、犯錯、犯誤
正确、無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