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vercome one's mistakes by learning from others' mistakes] 琢磨玉石。後來用以比喻拿别人的長處補救自己的短處
他山之石,可以為錯。——《詩·小雅·鶴鳴》
語出《詩·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為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攻,治;錯,粗磨石。本指琢磨玉石,後喻借他人的長處,補救自己的短處。 清 錢謙益 《直隸羅延光授文林郎制》:“ 句容 故留京左輔,民旅雜居,冠蓋相逮,吏斯土者,有墨易以彰,有德亦易以望。劇衝之地,蓋亦吾長吏之攻錯也。” ********* 《國6*民6*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黨員之間,互相親愛以互相扶助,互相攻錯。”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攻錯漢語 快速查詢。
"攻錯"是漢語中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合成詞,其釋義可分三個層面解析:
一、本義溯源 該詞源自《詩經·小雅·鶴鳴》"他山之石,可以為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源:《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版)。"攻"本指打磨玉石的動作,《說文解字》釋"攻"為"擊也"(來源:許慎《說文解字》);"錯"即"厝"的假借字,指磨石工具,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釋"錯"為"厲石"(來源: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二、引申義項
三、現代用法 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釋義為:"比喻拿别人的長處補救自己的短處",常見于學術研讨、技藝切磋等語境,如"這次研讨會為學者們提供了攻錯的平台"(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
“攻錯”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演變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如今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如學術讨論、團隊協作中倡導“攻錯精神”,即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實現進步。
該詞從具體工藝演變為抽象哲理,體現了中華文化中重視借鑒與改進的思維傳統。
白璧瑕邊役筆走龍蛇産殖承天之祜逞性子垂眷出藍第二世界定單定歸方虎藩條風月旦幹車臯蘭高梯旱谷弘義後起間華曜豁然頓悟剪頭兼綜狡詐幾席涓報卡殻考楚克己勞筋苦骨了歸領要利榷麥畦賣券谟拜墨杘難聽烹燖缥瓦前年棄播麴課賽蘭香飒俐升課生鹽四從死訊松膠訟理彈花攤征鐵壁銅牆下黑顯融邪魔外道諧谀械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