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任重道遠 ”。
“任重道悠”是一個成語,讀音為rèn zhòng dào yōu,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比喻責任重大,需要經曆長期的奮鬥,強調承擔重任的同時也面臨漫長而艱辛的過程。其中:
出自《後漢書·皇後紀序》:“任重道悠,利深禍速”,原指身居高位者責任重大,若貪圖利益則易招緻禍患。宋代司馬光在《謝賜資治通鑒序表》中引用此語:“功大力薄,任重道悠,徒懷寸心,行将白首”,表達對完成重任的感慨。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延伸解讀,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司馬光的文獻。
《任重道遠》是一個成語,意為承擔重任,走的路還很長。它形容需要承擔艱巨的任務并且道路漫長艱難。
《任重道遠》的拆分部首是“人”和“彳”,部首為“人”的字表示與人有關,部首為“彳”的字表示行走。
這個成語總共有17個筆畫,由四個字組成。
《任重道遠》的來源是《左傳·昭公二十四年》:“今夫任重而道遠,勢利而圖治,不能不深慮遠謀。”後來被漢代文學家班固引用,在《漢書·董仲舒傳》中,成為了現在所用的成語。
《任重道遠》是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的字體變體中,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書寫《任重道遠》。
他新上任的工作非常重要,他正義無私,心懷大局,肩負着《任重道遠》的責任。
任人唯賢、任人唯親、任人唯賢唯親、任人唯親唯賢。
使命艱巨、充滿挑戰。
事無巨細、輕易可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