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娶妻。 唐 元稹 《筝》詩:“死恨 相如 新索婦,枉将心力為他狂。”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十:“今人謂娶婦為索婦,古語也。”
“索婦”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詳細解析:
“索婦”指娶妻,其中“索”在此處意為“求取、娶”,“婦”即妻子。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男子婚娶行為。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僅見于古籍或特定方言。當代表達“娶妻”多用“結婚”“娶媳婦”等口語化詞彙。
“索婦”是古代對娶妻行為的雅稱,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其語義與“索”的求取義項相關,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索婦(suǒ fù)是一個漢語詞彙,它是由從部首與從婦部首組成的。索婦在漢字中的拆分部首是「纟」和「女」,它們分别表示“絲線”和“女性”。索婦的筆畫順序依次為「纟」的五畫和「女」的三畫。
索婦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的演變。在古時候,索婦的寫法并不完全相同,它經曆了多次變化。在繁體字中,索婦的寫法為「索婦」。雖然寫法有所不同,但是發音和意義都保持了一緻。
在古代,索婦這個詞有着不同的含義。它可以指代一個女性,特指喪偶後沒有再嫁的女人。例如,古代文學作品中常出現「貞節之索婦」來形容守節的******。
除了索婦本身外,我們還可以通過組詞來擴展其意義。例如,我們可以加上“子”字,形成“索婦子”,表示******中的一個孩子。我們也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使用,例如“索婦守節”表示守節的******。
在近義詞方面,我們可以用「******」來替代索婦,因為它們具有相似的意義。然而,要注意的是,******更加常用,而索婦更多地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
反義詞方面,與索婦相對的是「再嫁」。索婦指的是喪偶後沒有再嫁的女性,而再嫁則表示喪偶後選擇再次嫁人。
在漢語中,索婦這個詞具有曆史文化背景,并且在古代文學中經常出現。通過了解詞語的來源、拆分部首和筆畫,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這個詞的意義和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