嶓冢的意思、嶓冢的詳細解釋
嶓冢的解釋
[Bozhong mouuntain] 山名,在(1)甘肅省天水市和禮縣之間;(2)陝西省甯強縣北部
詳細解釋
山名。在今 甘肅省 天水 與 禮縣 之間。古人誤以為是 漢水 上源。《書·禹貢》:“導 嶓冢 至于 荊山 。”《楚辭·九章·思美人》:“指 嶓冢 之西隈兮,與纁黃以為期。” 洪興祖 補注:“指 嶓冢 之西隈,言日薄於西山也。” 南朝 梁 江淹 《扇上彩畫賦》:“空青出 峨嵋 之陽,雌黃出 嶓冢 之陰。”
詞語分解
- 嶓的解釋 嶓 ō 〔嶓冢〕古山名(.在今中國甘肅省成縣東北;.在今中國陝西省勉縣西南)。 筆畫數:; 部首:山; 筆順編號:
- 冢的解釋 冢 ǒ 墳墓:古冢。荒冢。衣冠冢。青冢。叢冢。 長(僴 ):冢子(長子)。冢嗣(嫡長子)。冢婦(嫡長子的妻子)。冢息(長子)。 大:冢君(大君,對列國君主的敬稱)。冢祀(帝王在宗廟舉行的大祭禮)。 山
專業解析
“嶓冢”是一個專有名詞,特指中國古代地理文獻中記載的一座重要山脈,主要含義如下:
-
字義與山名本源
- “嶓” (bō): 該字主要用于山名“嶓冢”,本身并無獨立常用義。《漢語大詞典》指出“嶓”專用于“嶓冢”,指山勢或山名。《說文解字》雖未直接收錄“嶓”,但後世字書多将其釋為山名用字。
- “冢” (zhǒng): 本義指高大的墳墓,引申為山頂、山巅。《爾雅·釋山》有雲:“山頂,冢。” 因此,“嶓冢”可理解為名為“嶓”的山或此山的山頂。《漢語大詞典》釋義“冢”有“山頂”一義。
- 合義: “嶓冢”作為山名,其具體字面組合的原始含義已不可确考,但作為專名,它指代的是位于中國西部(今陝西省西南部)的一座山脈。
-
核心地理意義:漢水之源
- 嶓冢山在中國古代地理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被尊為漢江(漢水)的源頭。這是其最核心、最廣為人知的意義。
- 文獻記載:
- 《尚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為漢。”(意指大禹治理洪水,疏導漾水從嶓冢山開始,向東流成為漢水。)
- 《漢書·地理志》在漢中郡沔陽縣下記載:“禹貢嶓冢山,西漢所出。”(明确指出嶓冢山是西漢水(漢江上遊古稱之一)的發源地。)
- 北魏郦道元《水經注》對嶓冢山作為漢水源頭的記載進行了詳細考證和描述。
-
地理位置
- 曆史上對嶓冢山的具體位置有過不同說法(如甘肅天水與陝西甯強之争),但根據主流曆史地理學研究和現代行政區劃,嶓冢山位于今陝西省漢中市甯強縣(原甯羌州)境内。
- 甯強縣北部的山嶺被認定為古嶓冢山所在,具體山峰或指漢王山(或附近山脈),其山麓有泉水湧出,被認為是漢江的東源(也有觀點認為其西源亦出于此區域)。《甯強縣志》等地方文獻對此有明确記載和認定。
-
文化曆史意義
- 作為漢水發源地,嶓冢山是中華文明重要河流的源頭象征之一,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 它頻繁出現在曆代地理志、詩歌、遊記中,是古代山川崇拜和地理認知的标志性地标。
- 其名稱沿用至今,成為該地域重要的曆史地理名稱。
-
現代指稱
- 在現代地理中,“嶓冢山”通常指陝西省甯強縣境内與漢江源頭相關的山脈。
- 甯強縣設有“嶓冢鎮”(現可能并入其他鄉鎮),其名稱直接源于古山名。
- 漢江源頭區域(如玉帶河源流)所在的甯強縣北部山地,仍被統稱為嶓冢山系或直接稱為嶓冢山。
“嶓冢”是一個專有山名,源于中國古代地理經典《禹貢》,特指位于今陝西省甯強縣北部、被尊為漢江源頭的那片山脈。其核心意義在于标識了漢水的發源地,具有重要的地理、曆史和文化價值。字面上,“嶓”為山名專用字,“冢”可理解為山頂,合稱即指此山。
網絡擴展解釋
“嶓冢”是漢語中一個專有名詞,特指我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山名。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讀音與構成
- 讀音:嶓冢(bō zhǒng),其中“冢”不讀常見音“zhǒng”,但在該詞中固定讀作“zhǒng”。
- 字形:“嶓”為山字旁,總筆畫15畫;“冢”由“冖”和“豕”構成,本義指高大的墳墓,引申為山頂。
二、地理位置
- 甘肅省:位于天水市與禮縣之間,被認為是漢水源頭之一(古人曾誤認)。
- 陝西省:在漢中市甯強縣北部,又名“漢王山”,是漢水支流(漾水)的發源地。
三、曆史與文獻
- 《尚書·禹貢》記載:“嶓冢導漾,東流為漢”,表明其與漢水的地理淵源。
- 《楚辭·九章》等古籍中也有提及,如“指嶓冢之西隈兮”,用于描述日落方位。
四、意義延伸
“冢”在此處并非指墳墓,而是取“山頂”之意,整體強調山體高大。
“嶓冢”是兼具地理與曆史價值的古山名,涉及甘肅、陝西兩省,并與漢水文化密切相關。若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禹貢》等古籍或地理志。
别人正在浏覽...
襃借悲愁垂涕杯水輿薪兵蘭財賦財物吃太平飯寸功大紅袍得人心貂不足揲揲錘錘地堡耳報風塵外物拂髦幹巛高不成,低不就膏劑诟如不聞廣侈瑰富劃拉徽廟佳客件把蹇之匪躬交連街尾解組卷施軍馬炕頭冷水澆背斂禍棉被杪黍鬧陽匿作盤菜前隊卿貳秦梁仁智樂賽事生學家誓懲十二門太常探騎讨幽天産鐵杵成針無計可施無至下晡祥禫險畏匣屜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