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軍馬的意思、軍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軍馬的解釋

[army horse] 在軍隊中服役的馬和騾的統稱。通常分為乘馬、馱馬和挽馬

都督諸路軍馬。——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詳細解釋

(1).軍用戰馬。《史記·大宛列傳》:“軍入 玉門 者萬餘人,軍馬千餘匹。”《漢書·食貨志下》:“又令公卿以下,至郡縣黃綬吏皆保養軍馬。” 晉 左思 《吳都賦》:“軍馬弭髦而仰秣,淵魚竦鱗而上升。”

(2).猶兵馬。借指軍隊。 晉 張協 《雜詩》之七:“出覩軍馬陣,入聞鞞鼓聲。”《說郛》卷三七引 宋 王明清 《摭青雜說》:“有 何兼資 者,領五十人,至 六合縣 ,西望,見一隊軍馬自西北來,旗幟不類虜人,又不類官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軍馬”一詞的含義可以從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軍馬指在軍隊中服役的馬匹和騾子的統稱,是古代及近代軍事活動中的重要戰略資源。主要分為三類:

    • 乘馬:用于騎兵騎乘作戰;
    • 馱馬:負責運輸物資、裝備;
    • 挽馬:牽引戰車或火炮等重型器械。
  2. 曆史與文獻中的擴展含義

    • 古代文獻常以“軍馬”代指軍隊整體,如《吳都賦》中“軍馬弭髦”即描述軍隊陣列;
    • 宋代文天祥《指南錄後序》的“都督諸路軍馬”指統率各地兵馬;
    • 《史記》《漢書》記載漢代對軍馬的管理制度,如“公卿以下皆保養軍馬”體現其戰略地位。
  3. 現代語境下的使用
    現代多指軍用馬匹,例如“軍馬場”為專門飼養軍馬的場所。部分文學或曆史表述中仍保留“兵馬”的泛指義,如“各路軍馬”代指不同部隊。

軍馬既是古代軍事力量的核心組成部分,也在現代語言中保留實用與象征雙重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軍馬

《軍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具體含義指軍隊中所使用的馬匹。

拆分部首和筆畫:
- 軍:部首為冖,筆畫數為2。
- 馬:部首為馬,筆畫數為3。

來源:
- 軍字最早出現在《甲骨文合集》中,形狀與現代漢字類似。而馬字則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象形文字,形狀直觀地表現了馬的形态。兩個字合并而成的詞語則表示軍隊的戰争工具。

繁體:
在繁體中,軍字保持不變,馬字的寫法為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軍字和馬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軍字在篆書中的寫法為“囗軍”,馬字的篆書寫法為“馬”。這些古代的書寫形式在演變中逐漸簡化為現代的寫法。

例句:
1. 戰場上,軍馬奔騰,威風凜凜。
2. 古代的戰争中,軍馬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組詞:
- 軍馬師:指指揮軍隊馬務的軍銜高級軍官。
- 軍馬院:負責訓練、供給軍用馬匹的機構。

近義詞:
軍用馬匹、軍中之馬

反義詞:
民用馬、野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