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杵成針”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比喻隻要有毅力,肯下苦功,再困難的事情也能成功。核心在于強調堅持不懈的重要性,即使面對看似不可能的任務,隻要持之以恒,終會達成目标。
該成語不僅適用于學業或事業,也可激勵人們在生活中面對挑戰時保持耐心與決心。其核心精神與“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相通,強調主觀努力的重要性。
《鐵杵成針》這個詞,意思是指通過努力和毅力,就能夠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它比喻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即使遇到困難,也能最終取得成功。
拆分部首和筆畫:
《鐵杵成針》這個詞可以分解成三個部首和十一筆畫,部首包括金屬部首“钅”、木部首“木”和金屬部首“钅”,筆畫分别為四畫、四畫和三畫。
來源:
這個成語的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國古代的一項傳說。相傳,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曹全碑的工匠,他決心要造一根細如針尖的金屬棍子。他用了十年時間不間斷地用鐵杵敲打松木,最終把松木敲成了一根細針。因此,這個成語就得以形成。
繁體:
《鐵杵成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這個成語有不同的字體和寫法,如“鐵杵變針”、“鐵杗為針”等。
例句:
1. 他不斷努力,終于将那根鐵杵變成了一根針。
2. 通過不懈的辛勤努力,鐵杵真的可以變成針。
組詞:
鐵杵、成針、鐵杵磨針、針鋒相對。
近義詞:
努力奮鬥、有志者事竟成、堅持不懈。
反義詞:
半途而廢、杳無音信、功敗垂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