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同體的意思、同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同體的解釋

(1).同一形體;共一形體。《莊子·大宗師》:“假於異物,託於同體。”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膑兵法·奇正》:“故一節痛,百節不用,同體也。” 漢 王充 《論衡·物勢》:“目與頭同形,手與足同體。”

(2).指同胞兄弟。《晉書·陶瞻傳》:“ 夏 至,殺 斌 。 庾亮 上疏曰:‘ 斌 雖丑惡,罪在難忍,然王憲有制;骨肉至親,親運刀鋸以刑同體,傷父母之恩,無惻隱之心,應加放黜,以懲暴虐。’”

(3).比喻無區别;一緻。《呂氏春秋·誣徒》:“善教者則不然,視徒如己,反己以教,則得教之情也。所加於人,必可行於己,若此,則師徒同體。” 南朝 梁 蕭統 《令旨解二谛義》:“有無相殊,何得同體。” 康有為 《答南北美洲諸華商論中國隻可行立憲不可行革命書》:“昔戊戌在京時,有問政體者,吾輒以八字言之,曰:‘ 滿 漢 不分,君民同體。’”

(4).猶同夥、同黨。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七缪》:“夫譽同體,毀對反,所以證彼非而著己是也。”

(5).謂結為一體,地位相當。《後漢書·皇後紀序》:“後正位後宮,同體天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同體”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同一形體或共一形體
    指不同事物共享同一形态或結構。例如《莊子·大宗師》提到“假于異物,托于同體”,說明不同物質可依托于同一形體存在。漢代王充《論衡》中“手與足同體”也屬此類用法。

  2. 指同胞兄弟
    強調血緣關系的同一性。如《晉書·陶瞻傳》記載,庾亮上疏稱“骨肉至親,親運刀鋸以刑同體”,此處“同體”指兄弟關系。

  3. 比喻無區别或一緻
    用于描述事物本質或立場的統一性。例如《呂氏春秋》中“師徒同體”指師生理念一緻,現代用法如“利益共同體”則體現群體目标的一緻性。

  4. 同夥或同黨
    含貶義,指共同參與某事的群體。如“猶同夥、同黨”的釋義,多用于描述負面關聯的集體。

  5. 結為一體且地位相當
    強調平等融合的關系,如《孫膑兵法》中“同體也”指身體各部位相互依存,引申為協作平等的整體。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标注的網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同體的意思

同體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同屬一個身體或同根同源。比喻事物之間有共同的本質或歸屬關系。

拆分部首和筆畫

《說文解字》将同體的部首分為兩個部分,左邊是“口”部,右邊是“月”部。它總共有6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同體的來源比較複雜,大緻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的過程中。古時候,同體的寫法為“同體”,後來漸漸演化為現代漢字的形式。在繁體字中,同體保持了原來的樣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同體的字形可能和現代漢字有所不同。由于漢字的演變和整理,一些古代字形已經不再使用或者有所變化。

例句

1.他們雖然不是親兄弟,但同體同心,始終如一。

2.這兩個概念雖然不同,但同體相互依存。

3.無論國籍、膚色、宗教,我們都是人類大家庭的同體。

組詞

同體化、同體詞、同體性。

近義詞

同類、同根、同源。

反義詞

異體、異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