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精細觀察。 三國 魏 曹植 《魏德賦》:“超天路而高峙,階青雲以妙觀。” 晉 郭璞 《江賦》:“考川瀆而妙觀,實莫著於 江 河 。”
“妙觀”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妙觀”指精細的觀察或深刻的洞察,常見于古典文學及哲學語境。例如:
在佛教(尤其天台宗)中,“妙觀”特指圓融的觀法智慧,包含三個層次:
這種觀法不依賴刻意思維,而是“不觀而觀”的直覺智慧,屬于般若思想範疇。例如《秘藏記》提到的“妙觀察智”,即通過無分别心洞察事物本質。
《妙觀》是一個中文詞彙,含義為欣賞事物時所産生的奇妙感覺或視角。這個詞常用來形容對于自然景色、藝術作品或精神境界等的獨特洞察和領悟。
《妙觀》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女 radical(女字旁)和見 radical(見字旁)。女 radical表示與女性有關,見 radical表示眼睛或觀察。妙觀的總筆畫數為13。
《妙觀》這個詞最早見于《莊子·德充符》,相傳是戰國時期思想家莊子所創。莊子在其中描述了一個境界高超的觀察者,他能欣賞到生活中微小事物的美妙之處,從而超脫塵俗之感,達到精神的自由、放松和富有創造力的境界。
《妙觀》的繁體字是「妙觀」。
在古代,「妙觀」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保留了「女」和「見」兩個部首。例如,有些古代文獻中會寫作「妙覌」或「妙観」。
1. 他站在山巅,凝視着遠方的夕陽,心裡湧起了一股妙觀之感。
2. 這幅畫作真是令人妙觀,每一筆都展現了畫家的精湛技藝。
1. 妙趣:指有趣、有意思的事物。
2. 觀察:指仔細觀看、觀察某事物。
1. 神奇:形容某事物非同尋常,能引起人們的興奮和好奇。
2. 奇妙:形容某事物具有非凡的美妙和驚奇。
平凡、普通:與《妙觀》相對,表示缺乏特别或驚喜的感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