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督促 ”。督責催促。《漢書·成帝紀》:“ 永始 三年,遣丞相長史、禦史中丞持節督趣逐捕。” 顔師古 注:“趣,讀曰促。”《後漢書·魏霸傳》:“時盛冬地凍,中使督促,數罰縣吏以厲 霸 。”《新唐書·王晙傳》:“初, 劉幽 求放 封州 , 廣州 都督 周利貞 欲必殺之,道出 晙 所, 晙 知其故,留不遣。 利貞 移書督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顧生》:“言未已,有奔至者,督促速行。” 老舍 《四世同堂》二:“她的責罵,多數是她以為 李四爺 對朋友們還沒有盡心盡力的幫忙,而這種責罵也便成為 李四爺 的見義勇為的一種督促。”
“督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讀音與基本含義
該詞讀作dū qù(),由“督”和“趣”組成。其中“趣”為通假字,通“促”,意為催促。因此,“督趣”即“督責催促”,與“督促”同義。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古代官方文書或曆史記載中,表示上級對執行任務的嚴格催促,如《新唐書》描述廣州都督“移書督趣”,體現行政命令的強制性。
現代使用情況
現代漢語中,“督趣”已較少使用,通常被“督促”替代,屬于古語詞彙,多見于文獻研究或特定語境下的引用。
總結來看,“督趣”是“督促”的古稱,側重通過責罰或壓力推動事務進展,常見于曆史文本。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漢書》《後漢書》等典籍。
《督趣》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催促、敦促或督責怠慢的人。它通常用來形容催逼他人或被他人催逼。
《督趣》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是“目”(mù),右邊的是“足”(zú)。目表示眼睛,足表示腳,這兩個部首分别對應着“看”和“走”。
根據現代漢字規範,筆畫數為17,其中“目”部有5畫,“足”部有7畫。
《督趣》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尚書·大禹谟》,出自《春秋左傳》,後來逐漸廣泛使用。
在繁體字中,督趣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
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古時候《督趣》這個詞的寫法是“睪”(yì),它由“目”和“虍”(hū)組成。
虍是一種古代字形,表示虎,它與目組合表示俯視、注視的樣子。
1. 他經常督趣我完成工作。
2. 領導上級親自督趣,使得工作進度明顯加快。
1. 督促:催促、催逼。
2. 忠誠:忠實、忠心正直。
1. 催促:催逼、敦促、催婚。
2. 逼迫:逼近、脅迫、強逼。
放任:縱容、聽任、不予管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