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拗格的意思、拗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拗格的解釋

生硬不順口。 劉師培 《文說·和聲》:“特語末韻詞,有譜可憑;句内聲病,涉筆易犯。故往往閲之斐然,而誦之拗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拗格”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二、字義分析

  1. 拗(niù)
    • 本義:固執、不順從(如“執拗”“違拗”)。
    • 在“拗格”中引申為語言表達上的“不順”。
  2. 格(gé)
    • 本義:格式、規格(如“格局”“格律”)。
    • 在“拗格”中指不符合既定的語言規範或聲律要求。

三、語境應用

多用于文學批評領域,特指詩文創作中因聲韻、對仗或語法不協調導緻的生硬感。例如“三字處偶有拗格”,即某些三字結構在聲律上不夠自然。

四、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例句或學術讨論,可參考劉師培《文說·和聲》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拗格》這個詞的含義

《拗格》是一個形容詞,指的是性格古怪、古闆固執或有點扭曲、難以捉摸的人或事物。

《拗格》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拗格》是由“扌”和“各”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扌”是手部的偏旁,表示與手有關;“各”是一個獨體字,表示突兀、古怪。

《拗格》一詞總共有8個筆畫。

《拗格》的來源

《拗格》一詞源于古漢語,最早出現在《文選·齊民衆傳》中。在這篇文章中,作者用“拗格”來形容那些扭曲古怪、難以預測的人們。

《拗格》的繁體字

《拗格》的繁體字是「拗格」,在繁體字中,各個筆畫的形狀略有不同,但整體上與簡體字相似。

古時候《拗格》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拗格的寫法為「㕣格」。這個字的發音與《拗格》相同,隻是字形略有不同。

《拗格》的例句

1. 他的思維方式很拗格,總是讓人難以理解。

2. 她的穿衣風格十分拗格,總是與衆不同。

相關詞彙

1. 近義詞:古怪、古闆、扭曲

2. 反義詞:隨和、開朗、正常

3. 組詞:拗口、拗作、怪拙

總結

《拗格》這個詞形容那些性格古怪、扭曲難以捉摸的人或事物。它由“扌”和“各”兩個部首組成,一共有8個筆畫。《拗格》源于古漢語,在古代的寫法為「㕣格」,繁體字為「拗格」。《拗格》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性格、思維方式或穿衣風格等。與之近義的詞有古怪、古闆、扭曲,反義詞有隨和、開朗、正常。此外,還有一些與《拗格》有關的詞彙,如拗口、拗作、怪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