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皦皦的意思、皦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皦皦的解釋

(1).明亮潔白。 漢 劉桢 《贈徐幹》詩:“仰視白日光,皦皦高且懸。” 晉 郭泰機 《答傅鹹》詩:“皦皦白素絲,織為寒女衣。”《魏書·術藝傳·張淵》:“三台皦皦以雙列,皇座冏冏以垂暉。” 明 文徵明 《道出淮泗》詩:“皦皦青天雲,悠然自遐舉。”

(2).清白;光明磊落。《隸釋·漢太尉楊震碑》:“謇謇其直,皦皦其清。” 唐 杜甫 《詠懷》:“皦皦幽曠心,拳拳異平素。” 宋 胡錡 《代來牟謝表》:“鬖鬖黃髮,老風雪之彫殘;皦皦素心,抱冰霜之潔白。”《明史·循吏傳·趙豫》:“始與 豫 同守郡者, 蘇州 況鐘 、 常州 莫愚 ……并皦皦著名績。”

(3).音節清晰響亮。 三國 魏 曹植 《蟬賦》:“聲皦皦而彌厲兮,似貞士之介心。”

(4).猶佼佼。形容超越一般。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洛水》:“卿( 徐宣 )庸中皦皦,鐵中錚錚也。”《後漢書·劉盆子傳》作“傭中佼佼”。

(5).猶明察。《金史·仆散安貞傳贊》:“ 宣宗 道謀是用,煦煦以為慈,皦皦以為明,孑孑以為強。” 明 李東陽 《後東山草堂賦》:“觀山而不窮其巔,望海而不極其源,以皦皦為能,以孑孑為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皦皦”是漢語中具有豐富文化内涵的形容詞,其核心語義圍繞“明亮、清白”展開。根據曆代字書和文獻用例,該詞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光色明亮) 《說文解字·白部》釋“皦”為“玉石之白也”,特指玉石般晶瑩剔透的白色。在《詩經·王風·大車》中“謂予不信,有如皦日”,以明亮的太陽喻指誓言的可信度,展現其原始義中的光明屬性。

二、引申義項

  1. 清晰可辨:東漢鄭玄注《論語·八佾》“樂其可知也”時稱“皦皦,言其音節分明也”,将聽覺上的清晰感納入語義範疇。
  2. 清白高潔:《後漢書·黃瓊傳》以“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作喻,賦予該詞道德層面的純淨内涵,明代張溥《五人墓碑記》中“獨五人之皦皦”即延續此用法。
  3. 顯著昭彰:《明史·海瑞傳》載“瑞生平為學,以剛為主,自號剛峰,天下稱剛峰先生,其忠介皦皦”,強調品格的外顯性。

該詞在古漢語中兼具視覺亮度與道德高度的雙重意象,常見于經史典籍的修辭表達,現代漢語中則多用于書面語境,承載着中華文化特有的倫理審美特質。

網絡擴展解釋

“皦皦”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ǎo jiǎo,屬于疊詞形式,主要用于形容鮮明、明亮或高潔的狀态。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本義與引申義

    • 物理屬性:原指玉石、光線等的潔白明亮,如《說文解字》釋“皦”為“玉石之白”,後引申為事物清晰顯著。
    • 抽象意義:比喻品德高尚、名聲顯赫,如《後漢書·黃瓊傳》中“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形容品行高潔易受诋毀。
  2. 文學與典籍用例

    • 《詩經·王風·大車》有“謂予不信,有如皦日”,以“皦日”喻指誓言如白日般明晰不可否認。
    • 明代張溥《五人墓碑記》用“獨五人之皦皦”凸顯五人品格超然,與庸衆對比。
  3. 近義辨析

    • 與“皎皎”相比,“皦皦”更偏重“清晰、顯著”,而“皎皎”側重“潔白明亮”(如“皎皎月光”)。二者在部分語境中可互換,但“皦皦”的抽象化程度更高。

提示:該詞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文言或書面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強調“鮮明高潔”或“清晰可見”的側重點。

别人正在浏覽...

罷省不死庭鈔暴瞋詈初昏垂頭拓翼吊運洞案放肆非橫告密革除宮宰宮職鈎緣子廣場歸妹鲑泡還納宏傑花臘黃教回天無力監祠将軍柱椒闼積波進廒浸沉鏡澄矜賞謹終慎始機座鞠恭孔罇口頰壞疽漓江另楚寒巫靈鹄六行呂硯賣點門燎蜜煎煎内帳嗆哼起基榷易三祀三月三日施而不費壽國率舞稅戶頭甜口兒駝羹鹹壤醎酸閑郤霄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