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博戲之具。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 唐 世士人宴聚,盛行葉子格, 五代 、國初猶然,後漸廢不傳。今其格世或有之,而無人知者,惟昔 楊大年 好之…… 大年 又取葉子彩名紅鶴、皁鶴者,别演為鶴格。”
“鶴格”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古代博戲用具(主流釋義) 指宋代流行的葉子格戲的一種變體遊戲工具。據記載,北宋文人楊大年将葉子格中的紅鶴、皁鶴圖案單獨設計成新玩法,稱為“鶴格”。這種遊戲在唐代至宋初盛行,後逐漸失傳(見)。
儀态高雅(較少見釋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成語,由“鶴”的優雅形态與“格”(規範)組合而成,形容人舉止高雅。但此釋義未見于古籍文獻,且其他權威曆史語料均指向博戲用具的解釋。
建議:在古文閱讀中遇到“鶴格”時,優先采用“古代博戲用具”的釋義;若現代文學作品中出現該詞,需根據上下文判斷是否屬于衍生比喻義。
鶴格(hè gé)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為鶴的氣質或特點。
拆分部首和筆畫:
鶴(he):鳥類的一種,拆分部首是鳥,共有11畫。
格(gé):表示一種狀态或特性,拆分部首是木,共有10畫。
來源:
鶴格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化中的神話傳說。鶴作為一種高雅、聖潔的鳥類,被視為祥瑞的象征。因此,鶴格一詞用來形容人的氣質或特點,常常指代有睿智、魅力和高尚品質的人。
繁體:
在繁體中,鶴字的寫法與簡體一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鶴字的寫法略有不同,字形中的部分筆畫可能有所變化。
例句:
他身上有着一種鶴格,舉止優雅得像隻在雲端翩翩起舞的白鶴。
組詞:
鶴鳴、鶴立、鶴舞、鶴壽、鶴發。
近義詞:
雁翔、鳳舞、孔雀開屏。
反義詞:
枭雄、卑鄙、狡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