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歎仰慕。 南朝 梁 锺嵘 《詩品》卷中:“善自發詩端,而末篇多躓,此意鋭而才弱也,至為後進士子之所嗟慕。”
“嗟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含義
該詞由“嗟”和“慕”組成,意為感歎仰慕。其中:
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梁代文學評論家锺嵘的《詩品》,例句為:“善自發詩端,而末篇多躓,此意鋭而才弱也,至為後進士子之所嗟慕。”。此處的“嗟慕”既包含對前人文學成就的贊歎,也隱含對其才華的仰慕。
擴展理解
部分資料提到“嗟慕”還可表達深切的懷念與思念,例如對已故親友或故鄉的情感。但這一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核心仍以“感歎+仰慕”為主。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表達,常見于古典文學或評論性文本中,形容對他人才能、品德或成就的複雜情感,既有感慨又有敬慕。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背景或相關文獻,可參考《詩品》等古典文論著作。
《嗟慕》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痛心切戀、渴望。形容内心的思念、向往或追求。
漢字《嗟慕》由“口”和“心”兩個部首組成。它總共有12個筆畫。
《嗟慕》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文公九年》:“吾始于春秋,歸于竹帛,世俗嗟慕之也。”意指時人對于竹簡這種古代的書寫材料的熱衷和向往。
繁體字形為「嗟慕」,沒有發生字形改變。
在古代漢字中,「嗟」的寫法為「曾」和「口」的組合。而「慕」的寫法為「每」和「心」的組合。
1. 他對着窗外長歎一聲,流露出對故鄉的嗟慕之情。
2. 她一直以來對名畫有着嗟慕的感情,因此她成為了一名傑出的畫家。
1. 慕名:對某個人或事物的名聲感到向往。
2. 嗟歎:由内心發出的歎息聲,表示悲傷、痛心。
3. 嗟憐:對他人遭遇的不幸或悲傷感到同情。
1. 愛慕:對某個人或物的深深喜歡和追求。
2. 向往:對特定事物或環境的強烈向往和渴望。
冷漠: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或不關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