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努力耕田。亦泛指勤于農事。《戰國策·秦策五》:“今力田疾作,不得煖衣餘食。”《漢書·惠帝紀》:“春正月,舉民孝悌力田者復其身。” 唐 司馬紮 《賣花者》詩:“不知力田苦,卻笑耕耘輩。” 清 戴名世 《贊理河務佥事陳君墓表》:“今誠興水利,教民力田,則西北可復為財賦之藪矣。” 易宗夔 《新世說·雅量》:“ 徐竹逸 與弟 竹虛 獨守敝廬,晝則力田,夜不廢讀,儼如太平之世。”
(2).古時鄉官名。 漢 置。《漢書·文帝紀》:“以戶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後漢書·明帝紀》:“其賜天子男子爵,人二級;三老、孝悌、力田人三6*級。” 李賢 注:“三老、孝悌、力田,三者皆鄉官之名。” 宋 蘇轼 《和王鞏六首并次韻》之二:“雖無獻捷功,會賜力田爵。”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力田漢語 快速查詢。
“力田”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本義
指“努力耕田”,強調勤于農事。例如《戰國策·秦策五》提到“今力田疾作,不得煖衣餘食”,說明古代農民辛勤勞作卻生活貧苦。
在漢代,“力田”常與“孝悌”并稱,成為選拔人才的品德标準之一(如《漢書·惠帝紀》記載“舉民孝悌力田者復其身”)。
引申義
現代可泛指勤奮努力的工作态度。如查字典解釋“比喻人勤奮努力地工作”。
“力田”既指農耕勤勉,又承載古代制度内涵,現代則擴展為對勤奮品格的褒揚。如需更詳細文獻例證,可參考《漢書》《戰國策》等古籍或漢典()。
力田是一個漢字詞語,拼音為lì tián。
力田的部首是力(lì),筆畫數為七畫。
力田的意思源于中國農耕文化中對農田的描述。力表示勞動的力量,田則指田地。
在繁體字中,力田的寫法為力田。
古時候力田的寫法為力⿰田即(注:⿰為左右結構的一種書寫形式,表示左右結構的漢字之間互相獨立)。
1. 這片力田需要更多的農民來耕種。
2. 他們家世代從事力田勞作,勤勞務實。
力量、田地、農田、勞動、農民
農田、田地、田野
城市、都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