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險峻陡峭。 唐 李白 《江上望皖公山》詩:“清宴 皖公山 ,巉絶稱人意。” 宋 蘇轼 《獨秀峰》詩:“倚天巉絶玉浮屠,肯與 彭郎 作 小姑 !” 潘飛聲 《題披秘石門》詩:“羣山鬱幽閟,巉絶排天閶。”
(2).形容聲音高亢。 唐 元稹 《和李校書新題樂府·五弦彈》:“ 趙璧 五絃彈徵調,徵聲巉絶何清峭。”
“巉絕”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險峻陡峭
形容山勢或地形極為陡峭險峻,難以攀爬。例如:“巉絕的山峰直插雲霄,令人望而生畏。”這裡的“巉”本義指山石高峻,“絕”則強調極緻的狀态,組合後突顯自然景觀的險要特征。
形容聲音高亢
用于描述聲音尖銳、高亢到極緻,可能帶有刺耳或震撼的聽感。例如:“笛聲巉絕,劃破夜空。”這種用法相對少見,多出現在文學性較強的語境中。
補充說明
該詞屬于書面語,常見于古典文學或詩歌中,現代口語中使用頻率較低。若需更具體的使用示例,可結合古籍或文學作品進一步分析。
巉絕(chán jué)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高聳險峻、絕壁,形容山勢險峻。該詞的拆分部首是山(山字旁),筆畫數為11劃。
巉絕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漢書·後嬴章》中,形容了由岩石、險壁組成的山勢,高峻險峻,難以逾越。在文學作品中,巉絕常常用來形容山勢險峻、峭壁高聳,給人以壯麗、雄奇的感覺。
巉絕的繁體字為「巉絕」。
古時候,巉絕的漢字寫法并不完全相同,具體的變體較多,可使用不同的偏旁部首或筆畫寫作「巛絕」、「山絕」或「山絕」等。
1. 這座山峰巉絕于雲霄之上,令人望而生畏。
2. 登上這座巉絕的山嶺,可以俯瞰整個風景如畫的山谷。
巉絕這個詞一般不與其他詞組合形成詞組。
險峻、陡峭、峻嶺、絕壁。
平坦、平緩、平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