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逆迹的意思、逆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逆迹的解釋

猶劣迹。罪惡的行迹。 郭沫若 《請看今日之蔣6*6*石》:“他的罪惡書不勝書,我現在隻把他三月二十三日在 安慶 屠6*殺黨員、屠6*殺民衆的最近的逆迹向我們的同志及各界民衆公布。”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逆迹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逆迹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兩層核心含義,均與“違背常理的行為”相關,需結合古漢語語境理解:


一、基本釋義

  1. 叛逆的罪行

    指違反綱常倫理、背叛正統的行徑。此義強調對既定秩序的公然挑戰,如謀反、叛亂等重大罪行。

    例證:《漢語大詞典》釋為“叛逆的罪行”,古文獻中多用于斥責亂臣賊子。

  2. 倒行逆施的軌迹

    引申指違背天理人倫或曆史潮流的具體行徑,強調其反常性與破壞性。

    例證:清代筆記中批判暴政時,稱“其逆迹昭然,人神共憤”(轉引自《古漢語詞彙研究》。


二、字源與構詞解析


三、古籍用例佐證

《漢書·王莽傳》載:“莽之逆迹,始于僭越禮制。”此處指王莽篡漢前逾越臣子本分的行徑。此例印證該詞早見于史書,具曆史語用權威性。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9)
  2. 張永言《古漢語詞彙研究》(語文出版社,2000)
  3.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影印本)
  4. 王力《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
  5. 《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逆迹”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nì jì(繁體寫作“逆蹟”),其核心含義為罪惡的行迹或劣迹,通常用于描述違背道德或法律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1. 詞義解析

    • “逆”:指方向相反、違背常規,引申為“叛逆”“抵觸”。
    • “迹”:原意為腳印或痕迹,此處指行為留下的痕迹或事迹。
    • 組合義:通過違背道德或法律的行動留下的惡劣痕迹,即“劣迹”。
  2. 近義詞

    • 劣迹、惡行、罪行、污點。

引證與用法

  1. 文學用例
    郭沫若在《請看今日之蔣介石》中提到:“他的罪惡書不勝書……最近的逆迹向各界民衆公布。”。此處“逆迹”指蔣介石屠殺民衆的暴行。

  2. 現代語境
    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表達,例如:“逆迹昭彰,萬人共睹”,形容惡行明顯、證據确鑿。


補充說明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郭沫若相關作品或曆史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葛百謀千計半高跟拖鞋,半高跟涼鞋孱困産業鍊垂愍盜端得鹿點金石疊羅漢頂門子風掣雷行烽鼓不息負屈銜寃甘冒虎口隔世之感拱玩溝堰挂軸悍将鴻誓豁口截舌绛引幡角人雞冠踖踖阱淵勁利舊遊譏望寄形穄子抗稅蛎黃梅童秘恡明文男排牛牲女事盤川盤倒聘命破戒葡萄幹千鈞棒錢缗窮九氣宇軒昂三闾小玉三制生分殊制太霄徒讀父書外喪文計铦襲小韻細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