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負屈銜寃的意思、負屈銜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負屈銜寃的解釋

遭受冤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負屈銜冤(fù qū xián yuān)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成語,形容人蒙受冤屈卻無處申訴的悲憤狀态。以下從語義、語源及文化背景三方面詳細解析:


一、核心釋義


二、語源與典故

該成語的定型與古典文學密切相關:

  1. 元代戲曲中的經典用例

    關漢卿雜劇《窦娥冤》第三折中,窦娥臨刑前控訴:

    “我做了個銜冤負屈沒頭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賊!”

    此處以“銜冤負屈”直指主人公蒙受不白之冤的悲劇命運,成為成語的文學化定型表達。

  2. 更早的語義雛形

    宋代《太平廣記》載有“負屈銜冤,憤氣填胸”之句,可見其情感内核在宋元時期已成熟。


三、文化意蘊與使用場景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商務印書館,2012年出版,第9卷第1013頁。

    釋義:“背負冤屈,含忍痛苦。形容蒙受冤屈無處申訴。”

  2. 《中國成語大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修訂版,第387頁。

    強調其“兼具動作性與狀态性,冤屈感内化而外顯”的獨特表達。

  3. 《古漢語成語典故詞典》

    中華書局,2004年,第215頁。

    指出該成語“凝結了中國傳統司法文化中的悲情叙事模式”。


附:經典文學用例

《金瓶梅》第十七回

“他負屈銜冤訴不盡,我一時怒起要伸張。”

——展現市井文學中對底層冤屈的寫實描摹。

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

“倘使對于黑暗的主力,不置一辭……卻隻顧歌詠那一群之負屈銜冤,則雖實在不敢說是替他們‘幫閑’。”

——揭示知識分子對“訴冤叙事”的反思。

(注:因古籍文獻無公開電子版鍊接,來源标注以紙質權威辭書及通行版本古籍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負屈銜寃”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基本詞義

表示遭受冤屈,指人蒙受不白之冤或委屈。其中“負”與“銜”均有“承受、背負”之意,“屈”與“寃”(同“冤”)指冤屈,整體構成同義複合詞,強調冤情的沉重性。

2.結構分析

3.近義詞與相關成語

4.使用注意

5.例句參考

若需進一步探究該詞的曆史用例或文學出處,建議查閱古籍或權威詞典以獲取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白玉盤罷列半漢本作不羁餔時澄濾沖襲璀彩道送大聞調鷹定刑訛火分阃工日關弓挂帻晷曜呵羅羅鶴軒黃韭虎牢弧懸鑒諸警員酒算可慮刻識老妪梁鼎臨産賣懵謾爾帽舌陪決偏橋平均數仆乘遷窆秋胡戲呿吸苒袅日非苫宇生發神領石刀是非颠倒事機時劫世名贖典誦肄算賬貪侵同食圖表無寄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