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霄的意思、太霄的詳細解釋
太霄的解釋
天空極高處。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記》卷四:“太霄何冥冥,靈真時下遊。” 唐 楊炯 《老人星賦》:“瞻太霄而踴躍,伏前庭而俯僂。” 明 屠隆 《綵毫記·仙官列奏》:“蕩累神宇澄,遺塵太霄逈。”
詞語分解
- 太的解釋 太 à 過于:太長。 極端,最:太甚。太平。 高,大:太空。太學。 很:不太好。 身分最高或輩分更高的:太老伯。太夫人(舊時尊稱别人的母親)。 筆畫數:; 部首:大; 筆順編號:
- 霄的解釋 霄 ā 雲:雲霄。霄漢(a.雲霄和天河,指天空:b.古代喻朝廷)。 天空:九霄。重(巒 )霄。霄壤(天和地,喻相去很遠)。 壤 筆畫數:; 部首: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太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天空極高處,常用于形容自然景觀的壯麗或比喻人的志向高遠。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詞義
- 拼音:tài xiāo
- 結構:“太”表示極大、極至;“霄”指天空或雲氣()。兩字組合,字面意為“極高的天空”,引申為高遠遼闊的意境。
二、詳細解釋
- 自然景觀:
形容天空的高遠壯闊,或雲霞缭繞的美景,如“山峰高聳入雲,直指太霄”。
- 志向與抱負:
可比喻人的胸懷或志向遠大,如“心懷太霄之志”。
三、古籍出處
“太霄”在古代文獻中多次出現,例如:
- 南朝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記》:“太霄何冥冥,靈真時下遊。”
- 唐·楊炯《老人星賦》:“瞻太霄而踴躍,伏前庭而俯僂。”
以上用例均強調“天空極高處”的意象()。
四、使用場景
- 文學描寫:多用于詩詞、賦體,渲染自然或理想的宏大境界。
- 日常表達:可借喻志向高遠,如“追求太霄般的理想”。
如需更完整來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籍原文(如陶弘景、楊炯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太霄的意思
《太霄》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極高的天空或宇宙。它可以形容地位崇高或事物的極大規模。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太霄的部首是天,拼音tian,總筆畫數為14。
來源和繁體
太霄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詩經·王風·太山》中,描述了太山的壯麗景色。其中的「太霄」一詞正體為「太垚」,垚即宇宙、天空之意。後來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發生了演變,衍生出現代所使用的「太霄」字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太霄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常寫作「太垚」。垚的上方有一點,表示宇宙之虛拟,以增加字形的氣勢感。
例句
1. 登臨高山,俯瞰太霄,心神為之一振。
2. 在這片太霄之上,我們腳下的紛争都變得微不足道。
組詞
太初、太空、太平、太陽、霄漢、霄壤
近義詞
蒼穹、天宇、天穹、天空
反義詞
下界、塵寰、凡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