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x dodge;refuse to pay taxes] 抗拒納稅
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或個人抗拒按照稅收法規納稅的行為。情節嚴重的則構成抗稅罪。
抗稅是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或相關自然人故意違反稅收法律法規,采取暴力或威脅手段拒不繳納稅款的行為。以下是綜合法律定義的詳細解釋:
核心特征
抗稅的核心在于使用暴力或威脅手段對抗稅務執法,例如對稅務人員人身攻擊(對人暴力)或打砸稅務機關(對物暴力)。無論拒繳稅款數額大小,隻要存在暴力威脅行為即可構成抗稅。
行為主體
抗稅罪的犯罪主體隻能是自然人,包括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及其他參與暴力威脅的個體,單位不構成此罪。
法律後果
社會危害性
抗稅被視為最嚴重的稅收違法行為,不僅擾亂稅收秩序、威脅稅務人員安全,還直接挑戰國家法律權威。
注:抗稅與偷稅、騙稅的區别在于其暴力對抗性,後兩者主要通過隱瞞、欺騙手段逃避納稅義務。
《抗稅》是一個詞語,指的是抵制或反對某種稅收政策或稅收征收行為的行動或行為态度。這種抗拒稅收的行為可以在個人或群體層面上進行,旨在表達對于稅收政策的不滿和抗議。
《抗稅》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其中,“抗”字的部首是手,總共有7個筆畫;“稅”字的部首是禾,總共有9個筆畫。
《抗稅》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在繁體字中,抗稅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然而,在古時候寫“抗稅”這個詞時,基本上與現代一樣。
1.他們發起了一場抗稅運動,以表達對不合理稅收政策的不滿。
2.政府對商業領域的高額稅收引發了廣泛的抗稅行動。
3.群衆的抗稅運動最終迫使政府重新考慮稅收政策。
組詞:抗議、抗擊、抗衡、抗戰
近義詞:反稅、反抗稅收、抵稅
反義詞:納稅、順從稅收、征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