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八病之一。又名傷音病。凡五言詩一聯中除韻腳外,其餘九字中有相同之韻者即為犯小韻。如“客子已乖離,那宜遠相送”,子、已、離、宜同韻,即稱為犯小韻。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卷十一:“六曰小韻,謂除本韻一字外,九字中不得有兩字同韻,如‘遙’、‘條’不同。”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卷十二:“小韻,除韻外,但九字中有相犯同聲者是。”參閱《文鏡秘府論·文二十八種病》。
“小韻”是古代詩歌聲律理論中的術語,屬于“詩八病”之一,具體解釋如下:
小韻又名“傷音病”,指五言詩一聯(兩句共10字)中,除韻腳字外,其餘9個字若出現同韻母的字,即構成聲病。例如詩句“客子已乖離,那宜遠相送”中,“子、已、離、宜”四字同韻(屬《廣韻》的“之”韻),即犯小韻。
此概念最早見于南朝沈約的聲律理論,後由宋代魏慶之在《詩人玉屑》中明确規則:“六曰小韻,謂除本韻一字外,九字中不得有兩字同韻。”。唐代《文鏡秘府論》也将其列為“文二十八種病”之一。
詩八病中,“大韻”指一聯内其他字與韻腳同韻,而“小韻”特指非韻腳字之間的同韻問題。
小韻規則體現了古詩對聲律和諧的追求,但過于嚴苛,後世創作中逐漸放寬。其核心目的是避免詩句内部音韻重複,影響誦讀美感。
注:部分網頁(如)将“小韻”誤解為“優美音韻”,此說法缺乏權威依據,可能與現代詞彙混淆有關,需以古典詩論解釋為準。
《小韻》是一個漢字詞,其意思指的是短小的韻律或音節。在文學創作中,小韻經常被用來形容押韻的方式簡短而優美。
《小韻》的部首是小,共由3個筆畫組成。
《小韻》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的詩歌創作。詩歌是中國古代優秀的文學形式之一,其中的押韻是一種重要的藝術手法。通過使用小韻,詩人可以在有限的音節或韻律中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小韻》的繁體字為「小韻」。
在古代漢字中,「小韻」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其中一種古代寫法是「小韻」。
1. 他的詩歌運用了豐富的小韻,讀起來非常悅耳動聽。
2. 這首小詩用了簡潔的小韻表達了作者内心深處的情感。
小韻曲、小韻詞、小韻文等。
輕韻、短韻、小律等。
大韻、長韻、大律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