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踖踖的意思、踖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踖踖的解釋

(1).恭敬而敏捷貌。《詩·小雅·楚茨》:“執爨踖踖,為俎孔碩。” 孔穎達 疏:“其當執爨竈之人,皆踖踖然敬慎於事而有容儀矣。”

(2).惶懼不安貌。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阿穉》:“右牽一生黑狐,毛光潤如漆可鑒,兩目炯炯,向翁踖踖不前,翁心動,以青蚨二千,贖而欲縱之。”

(3).慚愧貌。 漢 揚雄 《太玄·勤》:“勞踖踖,心爽蒙,柴不卻。” 範望 注:“踖踖,慙媿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踖踖”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í jí,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以下三類:

  1. 恭敬而敏捷的樣子
    該義項強調行為既恭敬又迅速,常見于描述禮儀場合中的舉止。例如在古籍中,可能用于形容臣子或晚輩在應對尊長時的得體姿态。

  2. 惶懼不安的樣子
    此用法多指因内心緊張或畏懼而表現出的不安狀态,與“踧踖”(cù jí)的“恭敬不安”有相似之處,但“踖踖”更側重惶惑情緒。例如:“面對質問,他踖踖不敢應答。”。

  3. 慚愧的樣子
    用于表達因過失或失禮而産生的羞愧之情。如:“聽聞批評,他面露踖踖之色。”。

結構分析
“踖”字本義為“小步快走”,疊用後強化了動作或情感狀态,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該詞在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典文獻或仿古表達中。若需更多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踖踖——一個多義的漢字詞彙

踖踖(jí jí)是一個多義的漢字詞彙,可以指“不安穩”、“坐立不安”的狀态,也可以表示“狹隘”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踖踖的“踖”字,包含了足部(⻊)和咠部(耳),總計10畫。

來源和繁體

踖踖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僖公謂子思曰:吾不欲子之踖踖而君于楚也。”這裡的“踖踖”意為坐立不安、心煩意亂。

在繁體字寫法中,“踖踖”基本保持不變。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踖踖的“踖”字有多種寫法,如甲骨文中的形狀是一個人的姿勢,表示以腳代步;而金文中的形狀則變為了兩隻腳的形象。這些變化都是根據時代演變而來。

例句

1. 他坐在辦公室裡,心情踖踖,無法集中注意力。

2. 孩子在長途車上踖踖不安,一直問着什麼時候到達目的地。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踖踖不安、踖踖狹隘、踖踖心思。

近義詞:焦躁不安、煩悶、不滿。

反義詞:安穩、舒適、開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