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賦性的意思、賦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賦性的解釋

(1).天性;品性。 宋 蘇轼 《乞罷學士除閑慢差遣劄子》:“蓋緣臣賦性剛拙,議論不隨。” 明 李贽 《與周貴卿書》:“所恨僕賦性太窄,發性太急,以緻乖迕難堪。” 王西彥 《一個小人物的憤怒》:“﹝ 馬希賢 ﹞雖然是一個賦性謙卑的人,也感覺到命運在給自己開着過于惡毒的玩笑。”

(2).命運。《石點頭·莽書生強圖鴛侶》:“ 莫誰何 聽得此語,流下淚來道:‘賦性不辰,兩親早背,至今徒懷風木之感。’”一本作“ 賦命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賦性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賦"與"性"兩個語素構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天賦的品性;天性"。該詞在漢語中的使用可追溯至宋代文獻,具有以下三層核心含義:

一、本體層面 指人與生俱來的本質特征。《漢語大詞典》引宋代楊萬裡《和蕭伯和韻》詩"賦性清於竹"為例,說明其最早用于描述植物天然屬性,後引申為人類先天禀賦。明代李贽《與周貴卿書》中"賦性偏僻,偶遷狷潔"的用例,則展現其在描述人格特質時的應用。

二、哲學維度 在理學體系中特指氣禀之性。朱熹《朱子語類》卷四載:"禀得精英之氣,便為聖為賢,便是得理之全,得理之正。禀得清明者,便英爽;禀得敦厚者,便溫和。"這種氣禀說構成該詞語義發展的哲學基礎。

三、文學功能 作為古代詩論術語,指創作主體獨特的審美個性。清代沈德潛《說詩晬語》強調:"讀太白詩,如見其脫屣千乘;讀少陵詩,如見其憂國傷時。"這種對作家創作個性的描述,正是"賦性"概念在文論中的具體呈現。

主要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2.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3.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李贽全集》
  4. 中華書局《朱子全書》
  5. 人民文學出版社《清詩話》

網絡擴展解釋

“賦性”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賦性(拼音:fù xìng)指與生俱來的天性或禀性,即人固有的性格、品質或特質。例如“賦性剛強”“賦性聰穎”等用法。

二、詳細解釋

  1. 固有品性
    指個人天生的性格傾向,如謙卑、剛直、恬淡等。例如王西彥筆下“賦性謙卑”,李贽自稱“賦性太窄”,均描述性格特點。
  2. 引申為命運
    在古典文學中偶指命運安排,如《石點頭》中“賦性不辰”表達對命運的感慨。

三、專業領域含義

在辭賦學中,“賦性”可指辭賦的文體風格或作者的創作天賦,亦被引申為文章的“題眼”或中心論點。例如《賦性論》探讨辭賦特質與作者天賦的關系。

四、用法示例

五、近義詞與辨析

總結來看,“賦性”主要用于描述人的先天性格或品性,古典文獻中偶有引申,現代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白匪邦壤班鹭悲絲染畢缽羅插班呈狀鉏民詞傑叢玉大才小用低聲下氣二俊凡百放哨封疆大臣弗啻浮雕浮累扶微跟役工女官鈔古異讙咍魂飛神喪價稱佳贶健馱羅翦夷祭鍊晉鼎驚颷浄耳舉止失措科場拉火線累進糧庫淋雨輪盤明暢恧縮拍演旁鄰蘋蘩破折潛逃奇突裘鐘軟面筋散夥瑟踧詩林誰們天魔外道推擢唾脠萬應靈丹笑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