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伏蒲的意思、伏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伏蒲的解釋

漢元帝 欲廢太子, 史丹 候帝獨寝時,直入卧室,伏青蒲上泣谏。事見《漢書·史丹傳》。後因以“伏蒲”為犯顔直谏的典故。 唐 韓愈 《答張徹》詩:“峨豸忝備列,伏蒲愧分 涇 。” 清 錢謙益 《王奉嘗煙客七十壽序》:“公以孤忠赤誠,搘拄宮府,上欲泯伏蒲廷諍之跡,而下不欲暴羽翼保護之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伏蒲”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與忠臣直谏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典故出處
    該詞出自《漢書·史丹傳》。漢元帝曾欲廢太子,大臣史丹趁皇帝獨寝時,直入卧室,伏在青蒲(青色蒲席)上流淚勸谏。這一事件成為後世形容忠臣冒死進谏的典型。

  2. 詞語釋義

    • 字面義:“伏”指俯身跪伏,“蒲”指青蒲席。
    • 引申義:代指臣子不顧個人安危,直言進谏的行為,強調忠誠與勇氣。
  3. 文學引用
    唐代韓愈《答張徹》詩中以“伏蒲愧分涇”自謙未能像史丹般盡忠;清代錢謙益也以此典贊頌忠臣風骨。

  4.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評述或文學創作中,形容官員或士人敢于向君主提出逆耳忠言,體現儒家“文死谏”的精神。

總結來看,“伏蒲”不僅是一個曆史事件的具體指代,更演化為一種文化符號,象征忠直敢言的政治品格。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漢書》原文或相關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伏蒲這個詞是指一種古代農耕工具,用于翻耕田地。現在我們來看看關于伏蒲的一些重要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伏蒲的部首是艸,它由兩個筆畫組成。 來源:伏蒲一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它指的是用于翻耕田地的農具。 繁體:伏蒲在繁體中的寫法是伏蒲。 古時候漢字寫法:伏蒲的古時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沒有明顯變化。 例句:農民利用伏蒲辛勤地工作着,為了豐收而努力。 組詞:伏蒲的組詞有伏耕、耒伏、耘伏等。 近義詞:伏蒲的近義詞有犁、耕具等。 反義詞:伏蒲的反義詞可以是田園等。 希望這些信息可以幫助你更好地了解伏蒲這個詞的意思和相關的知識。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